卷一,入场 1-12,私人公益组织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对这个小伙子,熟悉,故事听过了,就是熟人了。

  刘一栋跟联络人打了一个电话,一次性申请成功。

  谁也没跟他抢,宋老头应该打过招呼,把刘一栋这个人描述的十分难缠也说不定。

  这才有了学校里强势搭讪的那一出,刘一栋的确是个有点怪味道的狠角色。

  ……

  ……

  华蝶杯真正演习的,是一种观念植入的流程。

  如何让民众避开新技术飞跃后造成的恐慌,直接进入福利期?

  这一轮华蝶杯就是在做演习。

  整个竞赛过程,完整人格模拟流程本身是一个刚需,不同社会成分的人员对新技术成果的反应,同样也是采集的刚需。

  “数字版的你,你一定要拥有。”

  这句话,如何委婉的、毫无阻力的达到说服效果?

  这件事思考最久的就是福后生科技了,他们也的确想出了办法。

  ……

  “刚开始,我们只能管理一根电报线。

  我们无所事事,只有不断地记录电报线传来的信号。

  渐渐的,我们的记录塞满了我们住的地方。

  我们也没有白白记录,被我们分析出来的解码本也装满了口袋。

  有的解码本记录了能带来愉悦感的电报;

  有的解码本记录了能带来不愉快的电报;

  有的解码本记录了能带来危险感的电报;

  有的解码本记录了比危险感更恶劣的电报。

  这些解码本当中,有一些很特殊的存在。

  我们会给其中一本命名为光和颜色;

  其中每一种光和每一种颜色我们都会用书签标记出来,因为它们重复出现的频率太高了。

  有些解码本记录了震动,其中一大部分记录震动的解码本,被命名为声音。

  而声音解码本当中,还有一部分被我们标记了不同愉悦感的级别。

  它们除了被标记为声音,还被新增了一个标签,写着音律。

  慢慢的,我们积累的解码本已经多到让我们无法去一一记住每一个信号。

  我们就分出来一小部分去负责对解码本贴标签,大部分仍专心的从事记录电报、汇总新解码本的工作。

  大部分的记录者都会配合贴标签的工作。

  为解码本贴标签的工作很有趣,除了要把标签贴进去,还要把标签的内容、位置记录下来另外储存。

  终于,标签的记录多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我们开始为标签独立开辟了储存空间。

  开辟储存空间的时候,以及拓宽这个空间的时候,不愉快的电报数量就会增加。

  标签是为了让我们容易从无限的电报记录和解码本中找到我们想要的内容。

  在这个储存空间中,我们并不会让标签单纯的堆放着。

  我们将标签进行了不定量的备份,并按照不同的顺序将标签排列。

  常用到的标签序列,我们就把它放在身边,不常用的也摆在角落,经常检查它们的顺序、内容是否被破坏。

  相同标签备份往往会被排进不同的队列,有很多标签都排进一些不常用但是很靠前的队列。

  一旦危险感电报到来,这些队列就会被启用。

  有一些标签很难和别的标签摆放在一起,也不经常被动用。

  我们就选择性的整理,将一些太久没有动过的标签递给记录者,让他们去销毁标签。

  标签销毁的时候,是伴随标签原件一起销毁的,电报原件中不再会有这张标签。

  这个摆放标签的储存空间,我们命名为智慧。”

  画面从象征性的一个简笔画房间离开,来到了一个大脑形状车厢中。

  解说者也从屏幕一旁走出,是福后生科技的首席执行官戴文。

  声音继续了下去:“智慧是一个十分务实的生理产物,我们一旦需要做判断,智慧空间中的公投就开始了。

  所有相关的标签所在的队列都持有1票,我们会按照票数统计结果记录为安全感,并递送……”

  这是福后生官网的宣传片,每个访问的人都可以重复观看,还支持一键下载。

  他们的新品发布会,会有一部包含感官隔绝效果的睡眠机。

  这部机器就是和何尚卿撞脸的那款产品了。

  何尚卿号称自己的产品可以读取神经系统的信号,转化为义肢的行动指令。

  福后生科技号称自己的产品可以仿造神经系统的信号,让人脑在睡眠中接收信息。

  这款睡眠机将会以未来学习机雏形的身份进入市场,并大规模的普及,意思就是用了给你免费,个别地区很可能是用了反而掏钱给你。

  从已知的市场情况来看,哪怕是只能提高孩子1%学习成果的产品,只要这1%是由官方确确实实进行过认证的,就会有大量的家长逼着孩子使用。

  这对所有孩子家长来说具体是一个什么概念?

  有一个乳胶头盔,看起来跟廉价科幻电影里面的纸皮道具一样,颜色只有一种,黄色。

  不论东西方,黄色都是具备正向目的、非凡价值意义的颜色。

  每天白天,只需要将这个头盔放在专用的人头形状的充电桩上,头盔就会充电同时更新内容。

  每天的学习内容可以由任课老师指定,也可以和全网同步,选择跟随学年进度。

  就是听起来不怎么重要的1%,就能促使父母们每天给孩子们戴上。

  ……

  说起来能够通过梦传输信息的设备,那就不得不说一下梦了。

  很多人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能够匹配这个特征的,确切来说不是人,而是某个梦。

  强烈的危险感,就会激发梦中的安全感补偿。

  有的人会说,我做梦总是往下掉,各种摔落,这也叫安全感补偿?

  总是向下掉,总不掉到地上,就是安全感;

  总是掉到地上,总是摔不死,也是安全感;

  总是能作为上帝视角看到自己能摔死,自己能够超脱自己的死亡继续看着世界,也是安全感补偿;

  总是梦到自己死亡后陷入漆黑、无声的世界,仍旧保留了五感,也是安全感补偿。

  许多人都会对干涉梦的机器进行过畅想,是不是就可以随意的压缩信息充入人脑了?

  本质上,人做梦的时候已经是调用记忆编织新记忆的过程了,这个效率已经是人脑能达到的极限,如果为了效率加速写入记忆,所造成的脑损伤现阶段无解。

  不如说这个设备是借着人脑造梦的活跃性,写入新记忆,一方面降低人的疼痛感,一方面直接将新记忆列入人脑的检索范围。

  如果只写入记忆,不进行任何的激发保护,人就会突然面临自身记忆时间线上的事件冲突。

  同一个时间段自己在两个地方经历了两件事,大脑会怎么判断?

  又有人要说了:“那我睡觉不做梦,能不能直接搞一个做梦的记忆直接塞给我?”

  如果没有做梦时大脑的活跃状态,这个写入记忆的过程肯定会痛。

  人的大脑只有一排档案柜,可以无限增加新柜,但是不能随意调整档案柜的顺序,更不能空降几本档案在里面。

  除了五感、三观定位作为检索条目外,我们的记忆还会有比较和安全感评估,每一段记忆的写入都需要分别在这些检索条目内添加关联,否则就等于是在人的大脑中埋炸弹。

  以干涉梦境的方式写入设计好的记忆,是安全性最高的方法,至少眼下的技术能力是这样。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