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赤道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上海极地中心码头。

  红白相间的雪原号破冰船气派巍峨,发出绵长的汽笛声,驶离基地码头,前往地球的最北端,执行今年的北极科考任务。

  透过会议室的窗户,可以看到雪龙号已经远离了港口,港口的五星红旗越来越模糊,最后只剩下一抹红色,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这是他们上船后的第一次全员会议,主要是强调雪龙号上的安全守则。

  船上总共有一百来名成员,一半是船长、领航员、船员及厨师等工作人员,另一半是国内各个大学或者研究所的教授老师、科研工作者。

  距离会议开始还有半个小时,来自不同领域的考察队成员都到齐,大家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聊着这次科考要研究的课题。

  关于气象、北极地质、水质和浮游生物等等。

  宋郁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在这样一群高知分子里显得格格不入。

  “不好意思,请问能帮我们拍两张照片吗?”有个戴黑框眼镜的男青年朝宋郁招手。

  宋郁愣了愣,一时没反应过来,猜测她应该是被误会成摄像师了。

  宋郁肩膀上背着一台单反相机,在会议室里又无所事事,确实很像是专门的摄像师。

  而且在这些满脑子都是科研工作的人里面,关注娱乐圈的更没有多少,没有人认得她是谁。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宋郁站起来走过去。

  男青年的长相清秀,个子高高的,穿着蓝色的条纹衬衫,打扮很朴实,让人觉得非常真诚和舒服。

  他站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身边,男青年的行为举止里对那位老教授充满了尊敬。

  宋郁给他们两个人拍了好几张照片,态度认真尽责。

  老教授脖子向后仰,眯着老花眼,从相机里看到照片,夸赞道:“这张拍得好,连外面的海景都照进去了。”

  他看向宋郁,客客气气地说:“等回去照片洗出来,还请你寄给我一张。”讲话行事还是老派的方式。

  宋郁笑了笑,“不用,我现在就把照片用手机传给您,很方便的。”

  “哦,那要怎么弄?”

  这时,远处有人喊他,“徐教授。”

  何复拿出自己的手机,“老师,我这来弄,您先去忙吧。”

  被叫到的徐教授点点头,“行,那小何你记得之后发我。”

  徐教授走后,经过一番操作,宋郁把几张照片全部导到了他的手机里。

  何复翻着照片,“你很会拍呀,想不到今年科考队那么周到,还请了随行的摄像。”而且还是那么漂亮的摄影师,他偷偷瞄一眼宋郁,把这句话留在了心里。

  宋郁把相机的镜头收起来,解释道:“也不全是做摄像工作,我是跟着去北极勘景,准备拍一部纪录片的。”

  自从宋郁去年那部新电影上映,她的口碑急转直上,年初甚至还收到了央视纪录片的拍摄邀请。

  其实拍纪录片,肯定是不如拍电影赚钱的。

  但因为宋郁这两年对于自然和原始的题材变得很感兴趣,正好赶上来雪原号的北极考察,一般情况,很少有人有机会能够深入极地,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因为这一次只是去北极勘景,初步确定要拍摄的内容,不需要很多人,加上考察队里能塞进去的闲人名额有限,所以就宋郁一个人跟队。

  何复一听,立刻明白自己是误会了,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原来是这样,我说怎么拍照技术那么好呢,还让你给我们拍照。”

  “对了,那你是跟哪个组的呀?”他问。

  宋郁想了想,“我应该算是京北大学研究组的。”

  因为船上参与考察工作的科研人员很多,所以按照主要负责的项目组进行分组管理。

  之前宋郁也是跟着京北大学的那帮研究生博士生一起参加的雪龙号试航,按照雪龙号的规矩,所有以前没有上过雪龙号的人,在正式出发前,都要参加一次试航。

  闻言,何复点点头,脸上的表情有些可惜,“我还想你如果没有分组,让你来我们组呢,我们组主要研究的是海洋生物与生态。”

  “不过京北大学从第一年北极科考就有参与,尤其是这次考察队的领队裴祉,已经有过好几次北极考察的经历,经验非常丰富。”

  “今年又是雪原号第一次进行北极冬季科考,不是裴教授领队,我还真没底呢。”

  何复讲的时候,眼睛里闪着艳羡的光。

  他今年研究生毕业,而在相同的年纪,人家早就已经博士毕业,成了副教授。再过几年,等他到裴祉现在的年龄,估计也还是达不到他的水平。

  自从上船以来,宋郁前前后后已经听过裴祉这个名字很多次了,不管是她从杂志期刊上看到的,以这个名字发京北大学研究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