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家有喜事,送你头猪第1/2段
王金龙事件的余波,到这里并没有停止。
自从县委书记岳小樱到林青以来,一直非常注重干部作风建设,王金龙事件给她提了一个醒:官员眼里的干部不一定是老百姓眼里的干部,一个干部的真实面目,还要放到具体工作中去甄别。
于是,在一次办公会上,岳小樱要求《林青通讯》、林青电视台借鉴上级媒体的做法,开辟专门栏目,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曝光,用她的话说,就是要让那些披着虚伪外衣的干部“现原形”。
会上,有人担心,这样做会不会在干部中间引起恐慌?会不会影响林青干部的整体形象?
“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微杜渐,并不是要打击干部,而恰恰是拯救干部,对干部未来负责!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你问心无愧,还能怕什么曝光吗?”岳小樱反问道。
县长胡青山更是明确表示反对:“林青干部大都是土生土长的干部,在父老乡亲跟前,谁都想有个面子。假如一曝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做?我们是不是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
岳小樱说:“既然想要面子,那就别干违法违纪的事!假如批评教育有用,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违法犯罪,我们哪一天不在教育?有些人,只有在摔了跟头的时候才知道疼……”
对于岳小樱的建议,宣传部长李爱国、办公室主任郑为民表示赞同。
组织部部长孟中江也表示同意,只是建议曝光要有分寸和选择,把握好案例尺度。他担心的是,林青干部一旦出大事,自己这个管干部的面子上会很难看,难免没有失察之嫌。
孟中江话音刚落,胡青山立即反驳说:“既然要曝光,那就一碗水端平。有选择性曝光,那我们自己是不是首先失去了公平性?这对那些被曝光的干部是不公平的。曝光谁?不曝光谁?尺度和分寸又如何把握?”
胡青山极力反对这件事,原因就在于林青很多干部是他一手提拔的,他也了解有些干部是经不起深入“挖掘”的,一旦因为某事曝光,难免不会牵出萝卜带出泥,最后牵扯到他也未可知。即使没有直接责任,说他个有眼无珠、用人不当还是挺现成的。
“青山同志说的有道理。”岳小樱先给胡青山戴了顶帽子:“尺寸问题也好把握,就以相关单位已经调查结束的案例为准,重大违法犯罪,可以制作成警示片。干部不论大小,一视同仁,既然要做,就要做得让大家心服口服!”
岳小樱定了调,胡青山知道坚持下去也没用,就说:“你是班长,最后还是你来拍板。不过,假如在这方面出了问题,那也得有个人来对此负责吧?”
话里的意思很明显,这事是你定的,出了事那你就得对此负责。
岳小樱怎能不明白,于是斩钉截铁地说:“好,那这件事就这样定了,真要有什么问题,我来负责好了!”
报社和电视台行动很快,会议结束的第三天就推出了一期案例,正是被刚刚处理的执法局原大队长王金龙,对他的评价是说一套做一套,善于伪装,对上欺瞒,对下横行。
为此,县执法局又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组织学习曝光台案例,整改工作作风,效果还真是立竿见影。
曝光台推出之后,林青干部先是议论纷纷,接着又惶惶不安,唯恐自己哪天一不小心上了曝光台。
无形之间,报社的社会地位又提高了不少。
还有一个案例就更有意思了。
县畜牧局下边有一个养殖场,一共三个人,养了百十头猪,场长姓高。高场长不但猪养得好,手段也非常高明。八九月份的时候是升学宴高峰期,虽然一再禁止大操大办,但大家还是变着法子照办不误。高场长以往这时候都要掏出不少份子钱,今年突发奇想,遇见有头有脸的人物家里有喜事,这个高场长前往祝贺,他不送钱,也不送烟酒,而是提前送上一头猪,市场价两千元左右。主人挺高兴,现场宰了大锅一炖,贼有面子。
三个月下来,升学宴加乔迁,高场长送出了十头猪。可猪是公家的,不能无缘无故就没了,于是他就给手下两名员工买了两条烟,串通起来编了个理由,说猪死了埋了。
养猪场死猪是常有的是,局里也没太在意。后来事情之所以败露,是有位员工家里也有喜事,也想弄头猪回家长面子,谁知高场长拒绝了。这名员工一气之下,就把这事捅到了局里
这是典型的假公济私,局里调查属实,把这个高场长撤了职,按市场价让他缴了猪钱了事。
这件事在曝光台一曝光,老百姓乐坏了,顿时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大家见面不问别的,都说:“家里最近有喜事没有?我送一头猪过去!”一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