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第一个雨天(中)第2/2段
“还在上学的时候专心努力是没有错的,不要被太多的事情分心是好的。年轻的时候,总是容易被社会上快速得手的一点点金钱所诱惑,所以做很多事情都中途而废,到了年纪大一点,就会发现贪一时之利,并不是一件太好的事情。你现在至少会感激你年少的时候没有任性,放弃读书的机会,你现在至少有更多的选择。”
“我想得太多,说的好听,是个思想者,可是思想者总是行动力软弱,甚至是不肯行动。跟同龄人比起来,我像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那时候,二十岁左右的我,看起来并不快乐,整日思索着生活与人生的意义,看起来像是一个文学家或是哲学家一样。有些人看起来平淡无奇,虽然最后也可能是平淡无奇,但是却在默默地努力,去社会上做些临时的工作,去运动让身体保持活力,去不断地读书让自己真正地了解宇宙和社会、人性和人际的绝望,而我总是自我安慰‘我在心里做过一回了’,我已经了解了其中的本质了,没有必要去实践一遍”。或许这就是哈姆雷特吧。我没仔细研究过《哈姆雷特》,只不过是匆匆略过,像只是为了增加作为写作者的底气。“我其实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但不是贪图身体的快感,而是沉溺于身体的懒惰。”
我是一个灵魂自觉过了头的人,一上来就标榜自己和平常人的不同,他们在谈论女人、性、工作和游戏,我开口闭口就是精神和灵魂,你知道的,有些年轻人就喜欢讨论生与死,喜欢谈论人生的意义与无意义,我就是其中一个,吓得别人都不敢附和,二十岁出头,觉得自己超脱于其他人,超脱于现实人生。其实自己也没有多少墨水,只是用一种虚高的调门来掩饰自己的自卑,一种源自于物质缺乏的自卑,也就是穷。还没学会养活自己,就想着做一些独善其身之外的事情,探究虚妄的问题,走一条一般人没法走的路。在母亲去世后——真的看到了至亲的死亡以后,坚定了一个念头:无论是少年贫困或是中年发达,生命有意义与否,最终都是一场逃亡,逃到最后也不过是一样的结局。我彻底退出了世俗的生活,思想上,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只等待明天的到来,无所谓怎么样的明天,身体上,努力让自己活得体面。说来也奇怪,我思想比绝大多数人都悲观,却比绝大多数人身体力行,不在现实生活中坠落。有一个来自于时常自省的好处是,无论在如何浑浑噩噩的环境中,总是能清醒地意识哪一条路是光明的美丽的,但是身体的懒惰总是让所有的设想大打折扣,甚至半途而废。
故事讲得差不多了,陌生人之间也不应该透露太多的细节,情绪到了就适可而止。我的情绪到了。再讲下去,就不是一种释怀,而是一种悲伤的转嫁,让别人来承受自己的痛苦,是不道德的。
我们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官方给出的建议是一米八,在这场肺炎的大流行中,没有人戴口罩,美国人没有这个卫生习惯,我也没法戴。我们没有互相安慰,就让自己沉浸在悲伤中,也许这种顺畅表露悲伤——又有人愿意听且能够理解的机会并不多。现实生活中,倾听别人的故事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最多就是假装侧耳倾听,没有人可以互相理解的。我觉得直接为某人牺牲比理解还来得更容易一些。
不过这悲伤的沉默没有持续多久,那位管理墓园的黑人女士回来了。
“女士先生们,实在不好意思,我得下班了。”美国人准点下班,轻易不加班。她还带着一个小男孩。
母亲与孩子。几个早已实现不了这种生活的人望着那对母子,使得那位黑人女士一时尴尬不已,那个小男孩也胆怯地躲到母亲的身后。
“先生女士们,我不是有意打扰你们,但是这已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了,而且这雨越下越大了,还请原谅我的唐突。”
我们连忙解释我们没有觉得被冒犯,只是一时失了神而已。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