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计划的一部分第2/3段
所以,统筹兼顾的结果就是,最终参加节目的选手阶层呈现枣核形。
职业梯队的球员较少,节目组只筛选了几名人气颇高的顶级中超俱乐部的梯队球员。参赛选手主要集中在足校学员和校园精英这个阶层,尤其是足校学员人数是最多的。
而真正的草根IP,就只有寥寥几人。
要知道,草根IP才是报名参加节目的主力,3000人里一半以上的是这种类型的球员。
能够最终通过初筛参加节目的几个“草根”,也并不是因为实力比其他人强,而是他们身上的某些特质,有话题度和吸引力。
就拿陈锐来说吧,节目组是看中了他“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证书,准备在节目中设置一个环节,让节目嘉宾讨论“足球是不是身体好就能踢得好的”,进而引申出对“国内足坛长期以来选材唯身体论”的批判。
换句话说,陈锐在节目中的定位就是个工具人,是节目组预设的一个反面典型。
当然,这些事陈锐并不知情。
吃早餐时,选手们几乎都是按各自的出身聚拢成不同的圈子。
职业梯队的几个人坐在一起,虽然来自于不同的俱乐部,但在青年队的赛事里,也大都打过交道。
他们也是整个餐厅里最放松的一批人,边吃边聊,声音也不小,时不时会提到“我们俱乐部”如何如何,仿佛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的出身背景。
而足校的、校园体系的,也都基本上只和自己人坐在一起,聊的也是各自圈子的话题。
零星散落的,除了以个人名义参加的草根选手外,再就是其他类型选手里不太合群的存在了。
不过,陈锐清楚,这样的局面很快就会被打破,随着节目录制的深入,尤其是当开始有人被淘汰,就会因为利益得失,不断形成新的圈子。
早餐结束,短暂的休息后,所有选手就被集合在运动场,准备进行正式节目的第一期录制。
上午的录制内容是对选手和评审嘉宾的介绍。
节目组在场地中央搭了一个类似于合唱台式的长条阶梯座位,在座位中间的区域专门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了出来,一看就是C位。
选手们在节目组的安排下,依次进入场地,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走上阶梯座位落座。
在后期制作的时候,节目组会根据选手们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剪辑。
有实力或者有人气的选手,就会单独剪出来,多给些镜头;其他人则会一笔带过,甚至有的人连镜头都不会出现。
另外,选座位也是个对选手们的小考验,算是一种自评环节。
对自己有信心的选手会往中间坐,尽量占据C位,而那些坐在边边角角的选手,则代表对自己的信心不足,这样的选手往往等待他们的是早早被淘汰的命运。
根据节目组提前安排的顺序,大家依次入场。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叫徐文能,来自天府棠外附中……”
“我叫郑健,今年17岁,来自海牛足校……”
“我叫……”
当第11名出场的选手说出自己的名字及来历时,引起了场外选手们的一阵骚动。
“大家好,我叫马跃腾,今年18岁,来自于恒远U19梯队,我也是现役U19国青队的成员。”
“马跃腾?”
“那个在亚少赛上进过球的马跃腾?”
“听说他在国青也是主力啊!”
“这是准职业选手啊?他怎么也来这个节目了?”
<;节目组在场地中央搭了一个类似于合唱台式的长条阶梯座位,在座位中间的区域专门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了出来,一看就是C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