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优秀的工匠们和格物研究院第1/2段
朱熹从密州盐城回到大名府不到一个月,朱熹的试验场便研制出了新产品。
但这个新产品不是望远镜所需的玻璃,也不是岳云一直催促朱熹尽快研制出来的连发快弩,更不是岳云最期待的手榴弹和地雷。
这两个新产品是岳云一心想要建立的盐城特区非常需要的东西。
没错,朱熹的试验场研制出的新产品是水泥和红砖。
而让岳云意外和惊喜的是水泥和红砖不是朱熹研制出来的,而是试验场里面其他工匠研制出来的。
一个多月前,岳云便把他所知道的关于烧制水泥和红砖的一些东西告诉了朱熹。
如今朱熹身上有一堆岳云布置的研制任务,精力和时间有限,更何况岳云将治下最优秀的铁匠、瓦工、泥匠、木匠等各种工匠聚集起来,全部交给了朱熹使唤。
所以,朱熹并非独自一人在做这件事情,他同时将相关知识和岳云所说的一些东西教给工匠之后,工匠们也凭借着自己丰富的实操经验自己琢磨、摸索。
水泥和红砖各有七个工匠负责研制,他们在试验场修建了民用工坊,试着烧制。
水泥只要知道了方法,其实烧制很简单,由石灰石混合百分之二十五的黏土烧出来,便成为水泥。
岳云记得后世在自己很小的时候,水泥有一段时间紧俏时,有不少人家自己烧。
但前提是你得知道百分之二十五的这个比例。
岳云毕竟是黑老大和企业家出身,不是化学博士,隐约记得水泥是由石灰石混合黏土烧制而出,但这个比例他是不知道的,朱熹带领工匠们需要摸索研究的正是这个比例。
红砖相对要复杂一些,是以黏土、火岩、煤矸石等为原料,并且将这些原料粉碎、混合捏练后以人工或机械压制成型。
当然,这其中同样有比例的问题。
再经过干燥后在九百多摄氏左右的温度下以氧化焰烧制而成的烧结型建筑砖块。
这是后世的红砖烧制方法,试验场的工匠们在拿到岳云给的秘方之后,最大的困难除了比例之外,便是九百多度的温度,这一个多月以来想了不少办法才克服这个困难,张于将红砖烧制了出来。
岳云当即下旨,任命烧制出红砖和水泥的两名工匠为从八品的官职,并且各赏赐五百两银子。
同时,岳云还下令成立格物研究院,朱熹为正五品的院长,这些工匠自然都隶属于格物研究院。
岳云特意耗费了两天时间将后世关于科研院所的体制机制和编制、奖惩规定、具体科研经费和专利申请等信息资料整理出来,交给朱熹,让其结合眼下社会的实际情况,尽快将格物研究院的架子搭建起来。
岳云相信,只要朱熹按照自己的意思将格物研究院建立起来,类似于水泥、红砖这样的好东西会源源不断的研制出来。
而且这些东西中除了自己提点和指导、朱熹这个天才研制的之外,广大优秀的大匠们主观能动性将会充分发挥出来。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岳云的王旨传到朱熹的试验场之后,广大工匠们在羡慕烧制出水泥和红砖的同行的同时,一个个振奋无比,跟打了鸡血似的。
正如自古以来从来没有种地种得好能当官一样,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工匠能够当官的。
更何况五百两银子的奖励相当于后世一次性五百万的奖励,这对这些一直处于最底层的工匠们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
而他们却不知道,红砖和水泥对岳云来说有多重要。
岳云要修建一个先进、干净、整洁、宜居、繁华的盐城特区,基础建设将非常庞大,而用水泥做粘合剂、用来粉刷地面,用红砖砌墙,不知道比原来的方法要快多少倍。
而且,这样的建筑物更加结实、隔热、隔音,特别是远比这年头普通民宅要美观整齐得多。
最主要的是,这两样东西必然会成为岳云治下国有工坊里面一个非常赚钱的门路。
自古以来,只要涉及吃穿住行的行当,对人们来说就是刚需。
而刚需的东西往往也是最赚钱的东西。
岳云不去细算就知道,水泥和红砖的盈利,势必会远超密州盐场。
并且随着推广范围逐渐扩大,甚至扩展到岳云治下之外的宋国、金国、西夏等地,盈利还会越来越大。
最主要的是,只要保密工作做得好,水泥和红砖将一直被岳云垄断。
因为受限于这年头知识和思维限制,水泥和红砖不知道配方的情况下,以这个时代人们化学知识水平,是很难仿造出来的。
有多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