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照片背后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向北寒启动了那台小型数码相机,里面的照片让他大为震惊。

  相机里的照片没有一张是风景或者人物片,全部都是各种古董文玩的特写照片。有瓷器、铜器、金银器,还有向北寒不熟悉的玉器、石器,甚至还有极为珍贵的玻璃器;从题材看,有生活器具、观赏器、饰品,里面竟然还有佛像;从风格上看,全部都是辽金时期(辽金时期基本上是从五代末年到南宋末年这段时间,主要统治中国北方地区,与南宋分庭抗争)北方地区制造的物件。

  从照片拍摄的地点、角度看,应该是在一个农村的小院当中放着的一张桌子上拍的。因为画面里有锄头、铁锹,还有北方农村才有的暖房。

  仔细了两遍,相机里共存储了三十六张照片,除了有几张是同一个物件不同角度拍摄的以外,相机里一共拍了二十三件东西,大多是向北寒没有上过手的物件。

  他想要把图片放大,观察一下细节,可这台相机的功能太一般了,照片一旦放大就看的越发不清楚了。

  向北寒非常清楚,他的眼睛只有把实物摆在眼前、拿到手里才能发挥作用。看着照片,他也只能大致判断是出自什么年代东西,那个地区的风格。

  又仔细看了一边,他实在是看不出更多的信息,无奈地放下了相机。

  “这相机是谁的?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呀?”

  耐着性子陪向北寒看了半天的照片,赵勇急着想知道这面拍的东西是什么。

  由于太过专注,向北寒忘了自己后脖颈的伤,在转头说话过程牵动了伤口,疼的他又出了一身的冷寒。爱阅app完整内容

  等疼痛过去,向北寒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这台相机应该是在他受伤晕倒的时候,胡乱中抓到的本来挂在陈彬腰上的东西。而照片上拍的那些辽金时期的物件应该是陈彬或团伙收到的,也可能是他准备出手的东西。从拍摄地点判断,这个地方应该是非常偏僻的农村小院。隐秘,且不被人注意的地方。

  看了一眼门口的方向,向北寒低声说道:“以陈彬往日倒腾古玩的作风,这些东西多半是腥活儿,也就是来路不明的东西。”

  “偷的?骗的?”

  向北寒轻轻摇摇头,说道:“比那还严重。”

  “还严重?那不成他们是抢了博物馆了?”

  赵勇惊奇地问道。

  又是摇摇头,向北寒轻声地说出了两个字,“盗墓”。

  “啥?挖死人坟啊!这他妈的也太缺德了。”

  赵勇震惊地说道。

  微微一笑,向北寒接着说道:“为了钱他们连人都敢杀,何况是挖坟掘墓呢。”

  从照片中的几件儿东西上,向北寒没有发现使用磨损的痕迹,倒是看出来土埋水浸的现象。而且,里面有两件陶器,一个陶制的水囊,一个陶制的酒壶,都是典型的辽金时期陪葬品。

  因为陶器的烧制相对简单,由于烧制温度低,土质没有完全烧结,所以陶器胎质比较疏松,吸水性强,陶器颜色也较暗淡,并有杂色,成品质地较粗糙。

  瓷器出现的年代较晚,因采用的高岭土,烧制温度高,土质已经完全烧结,胎质坚实细密,成品细腻,颜色鲜亮,手感细滑,瓷器基本不吸水。

  鉴于陶器和瓷器在使用过程中展现出美丑差异、耐用差距,在隋唐时期随着制瓷工艺的日渐成熟,瓷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陶器也就逐此满满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为什么陈彬相机里拍的两件东西都是陶器呢?主要是因为花钱少,容易达到目的。

  要知道辽金时期属于北方窑系的上京窑、缸口窑、江官屯窑,特别是耀州窑,这些个窑口都能生产精美耐用的日常生活用瓷。所有在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里基本没有陶器用品了。

  但作为已故亲人的陪葬用品,随墓主入土一些陶器就非常流行。一方面成本低,另一方面想陪葬什么就烧造什么,对质地形状没有太严苛的要求。比如那只陶制的陪葬用水囊,只是烧造一个形状而已,生活中根本不能用。是想一下,建立辽金两朝的契丹人和女真人(现在满族祖先)都是马背名族,水囊是他们用牛羊皮缝制而成,方便在马上骑行时喝水或喝酒的用具。如果用陶水囊,先不考虑抗不抗马上的颠簸、易不易碎,单单是那个重量和形状就不适合马上使用。

  听了向北寒的讲解,赵勇点点头,又摇摇头,问道:“你说这些东西死人身边的东西,那不是很晦气吗?有谁能买这种东西啊?不吉利呀!”

  向北寒一笑,说道:“当然有人买,而且一点工艺的日渐成熟,瓷器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陶器也就逐此满满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