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名将成绝响,衔枚渡枯溪第2/4段
在平定裘甫之乱后,王式深知浙东民乱的根源,乃是浙东地方官吏与豪绅彼此勾结,残害百姓,官逼民反。
于是王式将霸占捕鱼、贩盐之利的余姚劣绅徐泽,和冒名充任县令的慈溪奸民陈瑊绳之以法,处以极刑。
另外,又趁机以平叛名义镇压了一批为害乡里,州县不能制的土豪恶霸,将浙东地方豪强铲除小半,余者皆震动恐惧,不敢再犯。
浙东民间紧张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百姓安居乐业。
倘若不是王式和裘甫之乱的双重压力致使浙东旧有豪强束手束脚,如会稽顾氏这般的破落小户也很难趁势而起。
王式的这些措施极大缓解了浙东的社会矛盾,将浙东濒临崩溃的官府统治秩序拉回到了平稳的轨道上。
直至如今。
说来也巧,裘甫之乱时投降的义军将领洪师简此后便一直在越州镇军中为将,此次还正好就担任浙东平乱大军主将——招讨使吴承勋的副将和前锋,负责率领百余骑军为大军开路。
但这一次平乱,官军却全然没有按往日王式平乱时所遵循的“双管齐下,剿抚并重”原则处理乱民。
反倒是一路烧杀掳掠,逼得许多原本没有参与义军造反行列的百姓四散逃亡,纷纷涌入会稽山中。
塔读^更多优质免费,在@线免<费阅<读!>^>
在吴承勋看来,这样能够极大增加“小明王”庞文绣控制区中的粮食压力,从而达到他“一石二鸟”的计划——自己平定了剡县乱贼后,不堪重负的会稽山“小明王”想必也会因为物资匮乏而束手就擒。
但吴承勋并不知晓,盘踞蛰伏在会稽山中经营了数年的庞文绣,并不缺乏米粮。
相反,山越们还时常会拿出山里剩余的米粮茶等物资去山下交换盐铁等自己不能生产的手工业产品。
而本应因为封锁而欠缺的食盐,也在顾柯大力出奇迹般的食盐“倾销”行动过后不再成为问题。
但为了掩人耳目迷惑吴承勋,庞文绣还是捏着鼻子,很是花了些钱从吴承勋控制的私盐贩子手里买了些粗劣不堪还掺了大量砂石的“食盐”。
在吴承勋看来,庞文绣哪怕不那么老实,也不太可能发起一次长距离的进攻,面向曹娥江一面他是无需设防的,只需考虑会稽山方向即可。
但在官军当下哨探的盲区——剡溪的源头处,一支裹草衔枚,轻装急进的人马正渡过暮春时节水深只达小腿肚的剡溪,沿着四明山边缘的丘陵一路北上。
领兵之人乃是“小明王”庞文绣的左膀右臂,继任为会稽山义军虞侯的王晟。
他领着四百余名士卒和百余匹驴骡,悄然从剡县县城的后方进入了曹娥江东岸。
王晟之所以能大摇大摆地通过剡县义军的控制区,当然不是因为他的身法鬼神莫测。
塔读小<说,在线免^费.!
而是因为庞文绣许诺攻下会稽后会给剡县义军封官裂土,还派人告知了剡县义军吴承勋大军将至的消息,并拿吴承勋一路烧杀的情形恐吓他们。
如此软硬兼施地说服了剡县义军暂且听从他的号令,先击退吴承勋再论其他。请下载app爱阅app最新内容
这次王晟率一支孤军,在青黄不接的时节深入东岸的四明山区,正是肩负着在曹娥江东岸鼓动,吸引更多义军策应庞文绣的重任。
若时机成熟,则要攻占上虞,余姚二县,截断官兵退路,同时阻止明州官兵援救越州。
但在此之前,身为诱饵的剡城决不能短时间内失守,否则实力尚存的吴承勋大军抽出手来阵列而战,退可倚靠坚城,进可借曹娥江往来一日行数百里,绝非如今的义军所能抵挡。
“但愿这袁弘袁七哥能守住剡县县城,待小明王准备万全后,定会前来援救他和剡县县城。”
王晟站在剡溪东岸,最后一眼望向不远处的剡城,在心里祈祷了一句。
随即他便骑上一匹身材高大的骡子,领着义军将卒们一头钻进了丛林密布的四明山里。
......
掺了大量砂石的“食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