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貔貅之众,虎贲之师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某种程度上,世上最好的战前动员便是每天都让士卒吃饱,让他们不必为家人的生计忧愁。

  充足的后勤保障与严格的日常训练,要胜过雄辩家对荣誉和财富的万千许诺。

  顾柯还并未额外向宁海镇军许诺什么赏格,仅仅是列举出他们本身具有的优势,就已经让士卒充满了必胜的决心。

  对宁海镇的将卒而言,他们过去每一天军营生活流下的汗水本身,就已经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无需顾柯再学当世大多数将帅那般,临战给出额外的赏格,凭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来完成军事动员。

  当然,顾柯肯定也不会真的就让宁海镇军的将卒冒着生命危险参战却得不到额外的奖赏,紧接着要讨论的的便是未来出兵浙东作战时,宁海镇士卒斩获该如何记功的问题。

  到这时候,率先发言的便换成了以宁海镇都虞侯之职主持军法司的杨箕了。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依照宁海镇从徐浦团结营中继承下来的营规和三司职能划分,负责确定战事期间士卒赏罚细则的部门便是军法司。

  “斩获首级,生擒敌军,皆记营内团体三等军功一次,由该伙十将到军法司处验功无误后即可按功领赏。

  为军殿后,记营内团体二等军功一次,验功流程同上。

  斩将夺旗,记营内团体一等军功一次,验功流程同上。

  每十人队额外配辅兵两人,负责拣选本队战果。

  营中正兵严禁在战事未完前离阵夺取首级功,违者以乱军罪论处,打三十军棍后,剥夺军籍罚为苦役!

  若杀良冒功,同以乱军之罪论处!

  若有对军法司所定有疑问,诸位可当场提出!”

  (伙即十人队,十人为一伙,管理伙的下级军官名为十将,也叫火长)

  顾柯的义弟,宁海镇军中人人皆知的“黑脸猢狲”都虞侯杨箕沉稳地宣布了即将到来的战事中,宁海镇军士卒要按什么标准来记功。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APP,欢迎下载APP。

  相较于当世大多数军镇喜欢鼓励匹夫之勇,蓄养大批突将作为军中精锐的做法,宁海镇和徐浦团结营自成立以来,便极力压制军中对匹夫之勇的推崇。

  这种强调组织度和团体力量的做法和大多数军镇几乎是背道而驰,哪怕天子亲军神策军也没有这般看重军队的组织性。

  当然,这并不是说顾柯的练兵之法真的有多么高明,乃至于到了超越时代的地步。

  而是因为这个时代大部分军队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藩镇的权力结构,不允许他们选择这样自上而下,高度统一的作战体系。

  各镇的牙兵牙将们在实际掌控了军镇之后,同样也阻碍了军镇成为一个坚强团结的组织。

  牙兵牙将们分割了军镇的权力,势均力敌,形成了部分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自然也削弱了军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因为没有人能自上而下号令整个军镇令行禁止。

  要在不动摇牙兵突将们对军镇的控制基础之上,尽可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唯一的办法自然便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靠临时加码的大量物质激励来鼓舞动员士兵作战。

  非不愿也,实不能尔。

  而顾柯能做到充分保持宁海镇军组织力和纪律性的原因也很简单——他是另起炉灶,招募了一批全新的士卒,按完全不同的办法训练,同时一直保障了他们的生活待遇。

  节度使和募兵制出现本身,便是我唐朝廷在长期财政危机之下,为了保证军事力量的强大,而不得不选择的一种权宜之计。

  塔读——免费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节度使和募兵制改革使得唐朝的军事力量在整体上规模扩大的同时,也让唐军丧失了往日坚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听命于朝廷的军事力量逐渐被分割为各不统属的小股力量。

  而当节度使也无法保障自己麾下名义上是私兵的牙军牙将的待遇时,在藩镇内部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化,牙兵牙将们成为了藩镇内部的“小节度使”,进一步削弱了唐军的组织能力。

  这一局面发展到如今,唐军已经普遍只能依赖少数的精锐“突将”这类靠重赏驱使的匹夫来维持战斗力,其余士卒不是空额冒籍,便是毫无战斗力的老弱。

  朝廷再也不敢奢望能出现一支指挥自上而下,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的常备野战军团。

  说到底,养兵练兵用兵,纵使再有千般道理,最后还是得落到一个“钱”字上面。

  顾柯仅仅培养这么一批宁海镇军正卒和徐浦团结营的辅兵,前前后后就花了近十万贯,甚至不惜挪用了浙西各州借贷给华亭榷场的大量法真的有多么高明,乃至于到了超越时代的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