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风云际会(二)第1/4段
首发-:-塔读@
《仙掌》
【唐】秦韬玉
万仞连峰积翠新,灵踪依旧印轮巡。
何如捧日安皇道,莫把回山示世人。
已擘峻流穿太岳,长扶王气拥强秦。
为余势负天工背,索取风云际会身。
......
咸通十四年四月十一,自三天前迎入佛骨舍利供奉后,大明宫紧闭的宫门再次开启。
面色愈发苍白的当朝天子李漼依依不舍地望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将佛骨舍利送离宫门,运往安国崇化寺供奉。
迎奉佛骨祈福一事并未让李漼的病情得到丝毫好转,反倒还加深了他身体的虚弱。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APP
身后不远处侍立的北司诸贵中,左神策护军中尉刘行深、右神策护军中尉韩文约与小马坊使田令孜三人见此情形,不约而同,意味深长地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似乎已经在暗中达成了什么交易。
当李漼回过头来时,三人却早已收回了眼神,恢复到恭敬侍立的姿态。
韩文约还贴心地提醒李漼道:
“大郎,是时候回驾紫宸殿理政了,枢密言有谏书自东都呈递至长安。”
见李漼不耐烦地点了点头,担任内给事的内侍省宦官当即便高声唱道:
“回驾紫宸殿!”
(紫宸殿,是唐长安城大明宫中的第三大殿,是内朝殿堂,此殿就是皇宫的正寝。地位次于其南的外朝正衙含元殿和常朝宣政殿,其北是蓬莱殿。
因为是皇帝生活起居之处,所以在这里召对、问政,比较随便;大臣能够入紫宸殿朝奏、议事,叫做“入阁”,是极其荣耀的事。
宣政殿谓”正衙“,设皇帝仪仗;紫宸殿是便殿,无仪仗。
每逢皇帝御紫宸殿,则从前面的所谓”正衙“宣政殿传唤仪仗,由阁门而入。在宣政殿前候朝的百官,也随之而入。)
密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待李漼回到紫宸殿,准备例行公事装模作样地理政一会儿就回宫游乐时,内枢密院使就“不合时宜”地递上了一封来自东都洛阳的谏书。
李漼刚一打开这封谏书就直皱眉头,待耐着性子看完后更是惊怒交加,将谏书掷到地上怒声骂道:
“刘允章!天下莫非惟你一人是忠臣,直臣?!咳咳......竟...狂悖至此!!”
只见这封其貌不扬的谏书卷首上面只写着“直谏书”几个大字,随后便是“救国贱臣前翰林学士刘允章谨冒死上谏皇帝陛下”一行小字。
这封谏书来自刚被贬离内相之位的前翰林学士刘允章,他在谏书中先是讲述了一番古今名臣事迹和李漼登基之初时勤政的场景,表明来意:
“臣闻太直者必孤,太清者必死。
昔晁错劝削诸侯之地,以蒙不幸之诛。商鞅除不轨之臣,而受无辜之戮。今并臣三人矣。
伏一无伏字守忠怀信,口不宣心。则刎颈刳肠,向阙庭而死者,并臣是也。
救国策从千里而来,欲以肝脑,上污天庭;欲以死尸,下救黎庶。
臣死之后,不见圣代清平,故留贱臣以谏明主。
塔读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网。&站
今短书一封不入,长策伏蒙不收,所以仰天搥胸,放声大哭。
杀身则易,谏主则难。以易死之臣,劝难谏之主。
伏见陛下初登九五,颁下诸州:
开直谏门,言者无罪。
四方雷震,百里奔驰,至阙庭者,愿陛下置升平之业矣。
陛下既不用其策,不舍其过。
或鞭挞市朝,囚禁园苑,深埋沟壑者,不知其数;乞食道途者,不记其名。
夫输忠献策之臣,匍匐阙庭者,岂敢欺陛下乎?
大臣爱位而不敢言,小臣畏死而不敢谏。忘生请死之罪,往往冒死天庭者,知陛下觉悟也。
伏闻枢密之事,要在荐人。
身份证-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以宰臣为度外之官,以御史为不速之任。
冤者不得伸。君子所以深藏,小人所以谋乱。
自古帝王以御史为耳目,以宰相为股肱。股肱废则不能用,耳目蔽则不能视。
今陛下废股肱,蔽耳目,塞谏诤,罪忠良。
欲令四海不言,万方钳口,可不谓也。
臣恐千秋万岁,说陛下不圣,笑陛下不明。臣所以急也。
当今天下求进之臣,智者不肯自言不肖,愚者不肯自言不贤。
故使贤愚混杂,善恶同群。
真智真愚,何所分别?
取之则善恶进,舍之则贤愚退。何不使至愚在野,至贤入仕?”
密码五六③⑦四三陆七伍
刘允章随后如此描述了当前我唐朝廷面临的形势:
“使疑天下食禄之家,凡有八入。臣请为陛下数之:
节度使奏改,一入也。
用钱买官,二入也
诸色功优,三入也。
从武入文,四入也。
虚衔入仕,五入也。
改伪为真,六入也。
媚道求进,七入也。
无功授赏万方钳口,可不谓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