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江东乱》中涉及唐代特有名词的解释…第1/4段
原文来自于塔读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APP。
唐代官制:
唐代官制一般被简单描述为“三省六部制”,但实际上唐代官制在近300年里发生很复杂的变化,而“三省六部”也远远不能描述唐代官制的全部面貌。
首先,我们要知道,唐代的官制是:“有品、有爵、有勋、有阶”,其品阶主要有职事官、散官、爵位、勋官之分。
若要定本品,据《旧唐书·职官志》所载;“凡九品已上职事,皆带散位,谓之本品”。
即以散官的官阶来决定其所能享受到的俸禄和待遇的品级。
故而唐朝官员普遍存在兼职,加衔的现象,故而高级官员的牙旗往往会有许多的名号。
到了唐代后期,官员的官职一般由三到四部分构成,即朝廷职官(定品),地方职官(节度使,观察使幕府差遣),勋官加衔,爵位。
而唐代官制中,有实际职务差遣的职事官品阶只到正三品上——三省长官,也即是通常所说的“宰相”。
三品之上均为虚衔,属于荣誉职位。
宰相(同平章事):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APP,欢迎下载APP。
唐朝的官制是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备和健全的。
从名义上说,三省长官同为宰相。
但因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过尚书令,所以无人敢再担任此官,遂以其副职左、右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并为宰相。
唐太宗时,因中书令、侍中位高权重,不轻易授人,于是又常以它官加“参议朝政”、“参预朝政”、“参知政事”、“参议得失”等名号作为实际上的宰相。
后来又有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宗时改为二品)的头衔行宰相事的。
这样一来,尚书仆射如不加“同平章事”,反而不能参与宰相机务了。
“同平章事”也是唐宋官制中一个独特的现象,可以等同于“宰相”。
不过相较于宋代,唐代的“同平章事”并非一个具体的官职,而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简称。
是给实际担任宰相级职务,但没有三省长官,即宰相头衔者的一种荣誉性的名义,表明其地位尊崇,可以参与国家机密大事。
唐朝中期(以安史之乱和建中四王二帝之乱为分界)以后,又有以中书令、侍中等宰相虚衔授与地方藩帅的做法,以示恩宠。
这样的地方大吏(节度使)如来朝廷任职,为了与真宰相区分,便在官称前加“检校”字样。
本书第一章中所提及的曹确便是唐懿宗时期担任过实际首相——尚书左右仆射等职的一位宰相。
他出镇浙西担任观察使后,朝廷为了表示其地位尊贵,给予了他正一品“检校司空”的加衔。
正一品:
唐代,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及亲王均为正一品。
但是需注意的是,天策上将这一官职自李世民后,就不再置。
废置的原因主要就是因这个官职是为李世民专设的,且权力极大,几乎与太子权力相当,因此自李世民后,就不再复设。
而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皆为虚衔,有名无实,是空有地位而无实权。
对于以上官职,唐廷几乎不会轻易授予他人。
除唐初外,因开国的原因,有些官员在世就被授予太师、太傅等职,如长孙无忌就在他在世之时,被册封为司空,后又晋升司徒。
其余时候,唐廷多数不会将他授予在世的官员,而是用于追赠那些故去的有功之臣。
如狄仁杰,其生前就从未被授予任何以上官职,在他死后,其才被追赠为太师。
此外,唐代的亲王也为正一品。
唐代的亲王衔只限于皇帝之子或兄弟可得,唐太宗时,定:“皇兄弟需注意的是,天策上将这一官职自李世民后,就不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