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上元夜,鱼龙舞第2/4段
正月十五为上元,有张灯结彩之俗,故又名之为“灯节”,而唐人崇信道教,又称上元节为“天官赐福”之日。
哪怕是宵禁极为严格的初唐时期,上元节时官府也会准许民众有三天不禁夜,尽情游乐的机会,故而在城市里,上元节往往比春节还要热闹得多,更被唐人视为是新年到来的标志。
到了如今大多数城市彻底取消宵禁的时节,上元节那就更加热闹了。
已到一更天时,丹徒县城里华灯初上,男女行人都换上新衣,在沿街坊市的商肆摊位前嬉笑游乐,好不热闹。
塔读APP更多优质免费,在线!
当然,上元节在唐人眼里不仅是狂欢节,同时还是唐人民间所公认的情人节:
倘若有未嫁女子想和心仪的男子私会,那上元节灯会必然是她首选的时节。
尽管唐人民风继承自北朝,已经很是开放,但对于女子的约束仍然甚多,大多数女子并不能随意出门,在“夜禁”规定下晚上想“偷溜”出去更是不被允许的。
而且当时的婚配追求的是“门当户对”,任由家中长辈安排分配。
但父母安排的不一定和自己的心意,平时累积的抱怨也不能随意释放,所以上元节就成了唐朝女子们的“大型相亲”见面会。
这期间的男女们借此良宵,诉苦衷肠,表达爱意,甚至有人上演私奔的剧本。
例如在唐中宗时期,中宗为了彰显仁德,准许太极宫城中的宫女在上元夜外出赏灯,结果第二天发现有近三千宫女都逃离了皇宫,没有再回到太极宫中。
从此皇室也就再也没有准许过宫女在上元夜集体出游了。
当然宫女们逃亡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宫中的生活太过苦闷,而并非全然是史书中记载的“私奔”——三千名宫女一同私奔,即便是想私奔,她们也很难找到这么多神通广大能和自己隔着宫墙产生情愫的男子。
尽管这一记录显然带有朝廷对宫女们追求自由和幸福行为的污蔑在,但“三千宫女夜奔求爱”这样的浪漫传说终究还是让上元节的情人节属性愈发浓厚,人们也更愿意相信这个传闻才是宫女逃亡的真相。
原文来自于塔读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APP。
薛虞芮小心翼翼地将车厢上的幕布揭开一角,窥视着润州居民们欢庆上元节的情景。
她瞥见路边有一处食肆,摊主用双手将油锅中的面团摆弄得犹如飞天乱舞,不一会儿便形成了一盏精巧的金黄色灯笼型小吃。
她有些兴奋地拉了拉顾柯的袖子,指着那处食肆让他看:
“郎君,你看,丝笼!往年上元日里,耶娘都会带葳蕤去长安朱雀大街边上买胡饼和丝笼!”
薛虞芮提到的丝笼,是唐朝一种特殊的食物。
在《集韵》中说:“丝笼,饼属。”所以丝笼应该是一种特殊的饼,不过具体的造型就不得而知了。
除了传统的粥、饼以外,唐朝上元节还有一种特殊的食物,名曰食糕。
据《集韵》云:“洛阳岁正月十五日,食食糕。”不过这种糕点的造型和做法就更是毫无头绪了。
顾柯闻言后正打算将头伸过去时,一队衣着华丽,踏歌而行的妙龄女子却遮蔽住了他的视线:
只见眼前的上百名女子分列数行,有的手持各式乐器,且歌且行,井然有序。
本文首发站点为:塔读APP,欢迎下载APP。
有的则身披绫罗轻纱,眉间花钿如莲,发梳飞仙髻,朱唇似烈火,尽情展示着自己摄人心魄的舞姿。
她们在月幸福行为的污蔑在,但“三千宫女夜奔求爱”这样的浪漫传说终究还是让上元节的情人节属性愈发浓厚,人们也更愿意相信这个传闻才是宫女逃亡的真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