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赏诗阅人,一品风流唐伯虎第2/3段
“啧啧,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大家,诗画双绝,这逼格好高啊,哈哈哈!”
“......”
一番简短的介绍,已然把观众们的好奇心都拉爆了,这个主角是满身光环,甚至都快要被吹飞了,那他的才气到底能不能配的起这些称号呢?
“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
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
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
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
此时,在唐伯虎挑灯夜读的画面中,一首他作的诗歌《夜读》送上!
“嚯!”
“这诗还不错呀,是有点东西啊!”
“......”
有一点才子的感觉了,但是不多。
因为这类自发深醒,又劝人珍惜时间勤学苦读的诗歌,道理自然是深刻,亦发人深思的,立意很好。
但是这首诗说好听的话,是语出自然,要是挑毛病,那就是有点过于口语化了。
所以在读起来时,比起感受他那被叠满了光环的才气,倒不如说那句“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更是先让人感受到了他的桀骜的“狂生”性格。
不过,能作一首诗用以衬托主角,这番操作就足够点赞了,总体感觉已经非常好。
“成化二十一年,16岁的唐伯虎考中了苏州府府试第一名,进入到府学就读。”
“弘治十一年,唐伯虎考中了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入京去参加会试。”
有天赋,又用功,随之而来的当然是人生的步步高升。
连中双元,声名远扬的壮举也让观众纷纷为之惊叹:进京会试,看样子,这是要直指“三元”了啊!
此时,又是一首唐伯虎所作的《领解元后谢主司》诗歌送上:“壮心未肯逐樵渔,秦运咸思备扫除。剑责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红绫敢望明年饼,黄绢深惭此日书。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当时的唐伯虎亦是壮志凌云,心中的目标当然就是要挑战读书人的巅峰——连中三元。
“弘治十二年,唐伯虎与好友江阴巨富之子徐经一同入京参加会试。”
“抵京后,不同于其他学子的忐忑,两人信心满满,四处活动,每日饮酒作乐,轻浮的做风引起了不少非议,而两人风流倜傥,有才又有财,也让其他学子的都嫉妒不已。”
“当年考官出题另辟蹊径,几乎大部分的考生都是交白卷,得了鸭蛋。只有两份卷子写出了完美答案,就是唐伯虎和徐经,主考官也表示将在两位中选出今科状元。”
这时,观众都已经想要尖叫了,很明显,按照这个节奏,准是唐伯虎要连中三元,名动天下了啊!
距离“三元”壮举,现在就只差天子的手指轻轻一点,然而,人生的转折总是来得让人猝不及防......
“后来,户科给事中弹劾会试考官徇私,泄露考试题目,收受江阴考生徐经及唐伯虎的贿赂。”
“原来考试之前,徐经曾拜见过主考官,还送过丰厚的见面礼。”
“此消息一出,震惊朝野,科举取士,国之根本,容不得半点马虎,更有无数学子愤懑抗议,于是天子震怒,令礼部议处。”
“礼部立案后,将徐经、唐伯虎都下了监狱,然而经过彻查后,并没有发现买卖考题的真凭实据。”
“为平息谣言,肯定科举的绝对公平,最终这场莫须有的科考舞弊案以悲剧结束,相关人员全部受罚。“
“徐经、唐伯虎被皇帝革去功名,勒令永远不得为官,只能为吏,被安排回浙做一名小吏......”
故事讲到这里,沉浸在情节中的观众们已经气得跳脚了!
“丢,没有真凭实据,那就是被冤枉的啊!”
听得入了迷的邓伯气得猛地一拍大腿,忿忿不平的说道:“唐伯虎才名在外,又是以苏州府秀才第一名进入乡试的,在乡试中也p;“弘治十二年,唐伯虎与好友江阴巨富之子徐经一同入京参加会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