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郭嘉之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没察觉到对方的憧憬,朱由榔把思绪放在怎么提升士兵们的防护力上。现在近战肉搏部队人手一副铁甲,火铳部队都是身穿棉甲以方便操纵火器。

  农历五月中旬已是盛夏,安南、两广的天气已经很热了。士兵们白天打仗穿棉甲都有些受不了,更别提铁甲。多重甲或继续加厚护甲,会让士兵负担更重,不适合安南和两广的实际情况。

  “不增加太多负担,又增加防护力……”

  朱由榔思考了一阵,从后世的防弹衣上找到灵感:如果每个士兵准备一个作战背心,战斗时插上薄钢板,应该可以减少一部分火铳伤害。

  只要能护住正面躯干,减少火铳远距离伤害,死亡率就会大幅下降。近距离贯穿伤就不要想了,除非是十几斤重的厚钢板,否则根本扛不住。

  铁甲费钱是因为制作工时长,一块几斤重的薄钢板加背心又不值什么钱,值得去尝试。

  不过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了,雷州方向的哨探传来报告,栗养志已在调集部队,准备为徐闻解围,人数应该在五千到六千之间。

  二十几个作战参谋也联合提交了作战方案,有上、中、下三策供主帅选择。

  “又来上、中、下策那一套?标准答案应该是中策。”

  朱由榔一边腹诽,一边和陈上川、张北海一起听参谋官骆雁行的作战意见。

  张北海一年前还只是个大头兵,到现在还没认识几个字。让他排兵布阵还能胜任,管理两千人的吃喝拉撒,太难为他了。

  所以此次出征,朱由榔让立志从军的十七个新晋秀才全都随军历练,在实战中增长经验。这些人和以前的哨探精英、后勤官、幕僚等组成一个作战参谋部,为张北海分担了不少繁琐的营务。

  “上策,是在海安所附近挖多重壕沟布防,敌军不可能冲破我军防线。万一作战不利,我们还可以登船离开。”

  骆雁行在众将面前丝毫不慌,稳重陈述着“参谋部”讨论得出的意见。

  他是登州军变时辗转流落到顺化的士绅后代,取名雁行,就有南雁北返之意。多年来他一直研习兵法,一听到皇帝在志灵县的消息,马上前来投奔。

  在他心里,作战参谋就是演义里“军师”的角色,为主帅出谋划策。所以他也按演义里的套路,给出了上、中、下三策,提供给主帅挑选。

  “万一作战不利,能及时登船撤退吗”

  张北海对武公悳的临阵撤退时的惨状记忆犹新,马上提出疑虑。

  “没问题,我们可以提前在海安埠事先设置防线,两百持燧发枪、交铳的士兵在狭窄处布防,就能阻挡住敌军追击。主力都登上海船后,殿后部队可以乘小船迅速撤离。小船船舷低,登船很快,损失会很小。”

  骆雁行想了一下,又补充道:“我们可以在晚上走,敌军可能根本不敢追击。”

  见众将都没有疑问,他又接着介绍了中策和下策。

  中策是在徐闻城西北的官道布防,和上策的区别是距离海安比较远,撤退不太方便,而且有被徐闻守军两面夹击的危险。好处是可以阻止雷州军入驻徐闻城,获得这个稳固的前沿阵地。

  下策就很大胆了,主张视徐闻为无物,直接北上和雷州军对军历练,在实战中增长经验。这些人和以前的哨探精英、后勤官、幕僚等组成一个作战参谋部,为张北海分担了不少繁琐的营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