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奉旨走私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对刘维宁的审问虽然无趣,却给朱由榔敲了一记警钟。

  去年张煌言率一万多舟山军进攻芜湖,短时间内收复两江四府,恐怕不是单纯靠武力强攻,多半是传檄而定。

  江南各府县掌权的人,一般都超过三十五岁,满清下江南时,他们已然成年,对大明还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这几年去攻略江南,可能还会有很多人响应。

  与之相反,十几岁的年轻人对大明的态度则差了很多。清军占领江南这么久,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有大明,只知有大清。

  再过十几年,等刘维宁这样的人当上知县、知府及各种武职,到时再攻略江南,恐怕自己就变成侵略者,要一座城一座城去啃了。

  想到此处,朱由榔立即传召舟山使者觐见,商议增援舟山之事。

  张煌言是江南士人出身,在江南士绅中有很大的影响力。而麾下舟山军又是江南各地不肯投降的义士组成,各行各业都有,在民间能量很大。

  这样的一支部队,绝对不能坐视灭亡。

  “陛下,舟山岛太贫瘠,养不起那么多兵啊!好多前来投奔的义士都被先生拒绝了,实在养不起这么多人。”

  使者一边介绍舟山的情况,一边讲述着很多义士的故事。

  舟山本来就穷,去年张煌言配合南京之战,沿长江逆流而上,进攻芜湖一带,大获成功。

  谁知郑军战败,又没有守住镇江退路。舟山军被累得几乎全军覆没,不多的战舰也都全搭在里面,真是雪上加霜,被坑惨了。

  张煌言没有上书弹劾郑成功,真是深明大义,心胸宽广。

  使者最后诉苦道:“现在舟山什么都缺,缺武器盔甲,缺战舰缺粮食。很多来投军的读书人,最后都在开垦荒地种田,或者晒盐煮盐,没有时间训练。”

  朱由榔非常惊讶:“在那么小的海岛上种田,收成能好?”

  “先生也没有办法,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一直买粮,不种就饿死了。”使者越说越丧气,头越来越低。

  “舟山有什么特产可以卖吗?海产?”

  朱由榔想起舟山群岛似乎是个吃海鲜的好地方,动起了海产的主意:“咸鱼?还有墨鱼,墨鱼子,腌了也可以卖。”

  “已经在卖了,我们晒的盐一般都拿来腌咸鱼。”

  “扇贝呢?我听说大连獐子岛的扇贝能游泳到浙江,舟山捕捞不到吗?”

  “陛下说笑了,就算扇贝南游,也顶多游到登州,离舟山还远着呢。而且扇贝壳大无肉更不值钱。”

  使者告诉朱由榔,舟山能够走私给大陆的东西,除了咸鱼、墨鱼外,也没有什么了。江浙沿海州县海产都不缺,卖不了几个钱,粗粮都换不回多少。

  “咸鱼不值什么钱,盐放少了还会臭。舟山多雨,我们都是半晒半煮,盐的产出也不高,我们没有那么多人手砍柴煮盐。”

  朱由榔听完这一番哭诉,感到非常头疼。

  没有粮食就不能收容更多的人口,没有人口就不能扩大生产,更不能通过进攻江浙沿海县城获取得战利品。

  这环环相扣的限制,形成恶性循环,让舟山根本无法快速发展。

  最可怕的是,舟山军大部分人口都在进行低效生产,没有精力去训练战斗技巧和排兵布阵,久而久之就会彻底退化成农民。只要清军恢复两浙水师,舟山军覆灭就在旦夕之间。

  朱由榔一边敲着桌子,一边考虑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武器安南这边有得是,安沛之战和徐闻之战都缴获了一大批武器盔甲,质量一般的都堆在仓库吃灰,重新翻出来运到舟山,凑合凑合也能用。

  主要还是粮食问题难以解决。

  和武有那么多人手砍柴煮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