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还是走了这一步第1/4段
次日一早,皇帝的桌案前,摆上了一份军报。
皇帝看完,面色气愤,当即召集了大臣入宫,商量对策。
最近几年,皇帝沉迷于求仙问道,但也并非对朝事完全不管,只是对一些小事不上心。
但眼下,外敌侵犯,是大事。
大臣们好几日没上朝了,此时一听到口谕,一个个火急火燎的换上官服进了宫。
宫门口遇到,三三两两揣测着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而心情忐忑。
勤政殿。
各位大臣们站在大殿中,看完了从西北边境送来的军报。
他们中有一些人,昨日就已经在齐王府或者晋王府知道了这件事。
此时都略微低着头,不敢多话,生怕露馅。
只是两方相互看的时候,眼神有些剑拔弩张。大家都预感到:今日怕是得大吵一架。
皇帝来了,面色依旧气愤,看向底下的大臣:
“都看完了,你们给朕说说,出现这种事,怎么处理解决?”
众位大臣低着头不敢说话。
边境送来的战报,一共有两封。
一封是将军吴勇传回来的,一封是军师传回来的。
按军师信上的意思是:大敌当前,将军吴勇却临阵退缩,不敢上前迎敌,最后是一支先锋队的副将带着大军上了战场。
而吴勇却说:他有策略,先派了一队先锋……
皇帝怒笑道:“真是好样儿的,大敌当前,不想着如何迎敌,居然先起了内讧。”
这时,齐王的人先出来说话:
“皇上,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特别是边境下军令,只能由一个人说了算,再多一个人,底下的士兵们怕是都不知道听谁的。
“微臣提议,去掉军师下令的权利,边境一概都交给将军全权处理。”
晋王的人当即站了出来反驳:
“钱大人此言差矣,当初秦家在边境为主将,因为秦家的一意孤行,差点导致战败,但凡旁边有个人提醒,也不至于出现那种情况。
“更何况,当初建立这个相互制约的制度,是朝中上下一致同意的,钱大人此言是在质疑:当初朝中上下的决定不对。”
这位说话的大人,没有提皇帝,但是一句朝中上下,就已经包含了皇帝,对方想说什么一下都说不出来。
边境之所以会形成将军和军师两方钳制的局面,除了有齐王和晋王在背后推波助澜,还有皇帝的默许。
当初的秦家,掌管边境十万大军,战无不胜,在边境极有威望。
边境城镇的巡抚,郡守,无不对秦家都是溢美之词。
皇帝怕秦家功高盖主,便默认了朝中有人对秦家的指控,顺水推舟把秦家从边境调了回来。
也怕走了一个秦家又来一个别的家,所以才设立了将军和军师相互监督相互牵制。
还有一点,是大魏和蛮夷兵力悬殊,皇帝并不觉得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动会影响战局。
不光他,朝中也是如此以为:哪怕将军和军师各管五成将士,各自五万的兵力也能独自战胜蛮夷。
所以,有此安排,纯粹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预防边境将军一家独大,对朝廷产生威胁。
有大臣出来打圆场:“皇上,这都是小事,主要是大战最后的结果如何。
“此事,可后头慢慢再商议。”
皇帝看了底下众位大臣一眼。
想要太子三兄弟进宫问话。
但一想到,花满堂事件中,自己才让李元齐在府中面壁思过,这会就又让人进宫,实在是打脸太快,便作罢。
现在,这件事确实要提上日程解决。
从古至今,无论是哪朝哪代,边境都是由将军说了算。
他再找一个人去做监督职责,确实可以起到分权监督的作用,但同时弊端也很明显。
平时操练士兵还好,一旦出现问题,双方若意见不统一,谁也不服谁,那有可能就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纯粹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预防边境将军一家独大,对朝廷产生威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