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孝陵(上)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三个字一出现,就唤醒了朱载壡沉睡已久的记忆,那是自己的便宜父皇写的。

  要知道这神烈山就是嘉靖在十年改掉的。

  看来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神烈山碑吧。

  朱载壡一边拍了拍那石碑,而后又抬头越过那下马坊,看向了那沿着石板路一路延伸而去的道路。

  在那目光所及之处,一座很是规整的山丘突兀在神烈山南侧的山顶之上,那是宝顶,是明太祖和他的皇后马氏真正安息的地方。

  明朝的帝皇安息之所,跟着国王的朝代是完全不同的,那秦汉一直到唐宋,所用的陵墓封土堆,一般都是方形的,当然也有少部分是长方形的。

  但是大部分都是呈现覆斗状,被称为方上,等到了宋朝则是被称为陵台!

  至于元朝嘛,不提也罢,那是用秘葬的。

  也就是不起坟,不封不树,甚至还要用马群踩踏一遍地面,实在是离谱。

  等到了明朝,则是采用宝顶形式了。

  而后在东侧又有一座较小的山丘突兀得很,那是太子朱标的东陵。

  这两座陵墓其实相互挨着很近。

  单单这一点也能体现出朱元璋对于自己儿子的厚爱啊。

  毕竟那些个功臣墓群,像是什么中山王,开平王啊,一个个那都是开国功臣啊。可是他们的墓葬呢,都在山北的阴面,那是隔着一座山啊!

  朱载壡站在山脚,四处打量了下,嘴中啧啧有声,这神烈山,不得不说确实是一座万年吉地。

  这从古至今啊,哪怕是没有进入封建社会的奴隶社会时期,也是极为注重死后的安排的。

  当然了那时候还没有风水一说。

  哪怕是到了战国秦汉时期,也是专门服务于卜选阴宅墓地的风水之术也没有发展完善,那时候是百家争鸣的时候,也是诸多思想慢慢成型的时候。

  那时候,帝王们所追求的是善地。

  哪怕是身为第一个帝王的秦始皇,他所选取的也是善地而已,也就是地形平坦开阔之地。

  这善地与那恶地相对,主要是用于自身魂魄问题,还没有涉及到后世的福泽问题,乃至于朝廷延续问题。

  等到了唐宋时期啊,这风水之术啊,才开始慢慢形成,像是郭璞《葬书一类,就是专用于占地用的。

  那时候,整个风水有三个流派,当然了,只是大概的主流派系而已。

  其中受到民间推崇的是形势宗和理气派。

  而受到皇室喜欢的,则是五音姓利流。

  就像是北宋时期,北宋的皇陵建的很是奇怪,其中缘由就是因为在卜选帝陵的时候,就是用了那五音姓利之说。

  这赵姓为角音,所需的陵寝必须要东南为地穹,而西北为地垂,这就导致了所有北宋皇帝的帝陵全部都是低矮的没有一点宏伟之感!!

  等到了明朝之后啊,这形势宗又登上了大雅之堂了,被历代皇帝所重视,包括现在的嘉靖帝。

  像是那诚意伯,也就是著名的军师刘基,其实就是精通于形势宗的风水!!

  这形势宗啊,最重龙、穴、砂、水,发展出了一整套完善的术法形式。

  这如今朱载壡所看到的孝陵,就是出自于这形势宗之手!!

  !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