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甘薯藤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好,好啊,东南局势稳了啊,稳了啊。”

  朱载壡此刻的内心无比激动,使劲着拍着自己的大腿,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历朝历代,农民起义都是因为吃不饱饭,

  只要把粮食问题解决了,那么天下不稳定的因素就能去掉一半。

  当然甘薯不是万能的,但是它能有效缓解灾情!

  朱载壡可是知道,再过几十年后,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会出现一场名为明清大灾荒的特大灾情,持续时间难以想象,就连涉及的范围也是极广的。

  甘薯可能不能支撑起整个帝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但是对于缓解灾情必然是有用的!

  “这些藤可是活的?”

  “太子殿下放心,都是嫩绿的,没有枯黄。”

  “唐顺之,唐顺之啊。”

  朱载壡站起身来,用手连连指向唐顺之,面色潮红的他,就连声音也变得无比亢奋,“你是功臣,你是功臣,是大明的功臣!!”

  “草民不敢居功。”

  唐顺之这时候反而谦虚了起来,就像是做了一件不起眼的事情。

  “顺之啊,你为什么想着带这些甘薯藤回来。”

  “殿下!!”

  唐顺之似乎对于这个问题早已有了腹稿,“福建八闽一带,山多地少,且土气贫瘠,粮食常年歉收,百姓常常食不腹饥,只能出海,或是落草为寇。”

  “而这东西,我亲眼看着那些土著,根本不加以料理,直接在地上挖着个坑就种下了,等上四个来月,便成熟了。”

  “并且占地少,产量又大,这些个甘薯啊,彼此相连,大大小小皆有,哪怕小的也有手臂粗细,至于大的,更是如同拳头。”

  唐顺之顺势接过这斗笠,伸手也轻微地抚摸藤蔓,“并且这枝叶啊,不像稻子,小麦一样是高高竖起的,这样一来,风雨是很少能侵袭的,就连果实都是长在土里的,根本不用惧怕蝗虫的袭扰。”“

  吃起来还方便生着吃,跟那脆李一样,熟着吃,吃起来更是甜腻,若是福建等地能种上此物,那么福建的饥荒可解。”

  “不单是福建的,孤觉得可以推广到全国去!”

  朱载壡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豪情壮志,但是却被唐顺之泼了一盆冷水。

  “殿下,这恐怕很难。”

  “为什么?”

  唐顺之看了眼朱载壡,发现他是真的不明白,这才微微叹气道,“太子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啊。”

  “这东西,我亲眼见过,想必殿下应该也亲眼见过,这才明白此物的功效。但是其他人呢。”

  唐顺之这番话一出口,朱载壡顿时恍然,对啊,这番薯可是新事物,现在的百姓不一定会去接受它。

  “对于百姓来说。”

  唐顺之的话还在继续,“这自家土地本就金贵,那点土地种点粮食勉强才能存活,若是种了其他的,百姓怕的啊,这无灾无难的情况下,百姓很难去尝试新的东西。”

  “是啊,是孤想得太简单了。”

  朱载壡点了点头,发现自己刚刚确实是拍脑袋决定了。

  尝试新事物,对于百姓来说试错的成本太高了。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那也只有福建可以种了。”

  “是的,殿下,我们要先在福建试种一年或者两年,有了成效之后,到时候都不用我们去推,百姓便能自发去种了。”

  唐顺之点头认同了太子的话,“福建本就山多,可以在山坳里找到荒地也不难,同时每隔几年就要闹次饥荒,加上福建沿海百姓大多出海,这眼界啊,远比其他地区的人要开阔些,也更容易接受。”

  “是的,不能急,不能急啊。”

  朱载壡一边听着,一边脑中却是想到了其他。

  玉米在广西也已出现,另外还有南方地区,尤其是那红河平原地区,大明必须把这地方占了,那可是著名的谷仓。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解决掉大明后期的粮食问题。

  想到这,朱载壡的目光也望向了南方,眼神深邃且沉默。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