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凌源旧事断新谋 第103章 殊同显学,短亭归马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东方春生轻轻摸了摸金雕,取出那卷小黄纸,短短六字,却令东方春生激动不已。

  药已到,引应归!——刘权生

  .....

  按照东方春生的本意,他本打算带孩子们继续向北游历,观那天池盛景,可收到刘权生的来信后,老爷子第二日便婉言拒绝了李、王二人关于厚龙岗暂住些时日的盛邀,即刻改变行程,带着三个后生,向西南直奔彰武,踏上了归程。

  出发前,一显偷偷找到东方春生辞行,他说,“既奉师命传教于北,便不能半途返回,未到北疆,便不算走过这一遭。如此便匆匆返回,实在有违师傅‘不求九州起庙、五岳树塔,但要苍山佛指、人间好秋’之赠言。”

  东方春生哈哈大笑,拉着一显来到山边,两人耳听清风,东方老爷子为一显讲了一个故事,“从前,一位和尚上山砍柴归来时在下山路上,发现一个少年捕到一只蝴蝶捂在手中。少年看到和尚说,‘和尚,我们打个赌怎么样?’和尚问,‘如何赌?’少年说,‘你说我手中的蝴蝶是死的还是活的?你说错了,你那担柴就归我了。’和尚同意,于是猜道,‘你手上的蝴蝶是死的。’少年哈哈大笑,说,‘你说错了。’于是,少年把手张开,蝴蝶从他手里飞走了。和尚说,‘好!这担柴归你了。’说完,和尚放下柴,开心地走了。”

  一显喃喃地道,“小僧明白,又有些不明白。”

  东方春生宠溺地揉着一显圆圆的小脑瓜,笑道,“等你明白了,你就变成天下闻名的大师啦!”

  一显施了个佛礼,试探问道,“那,小僧走啦?”

  东方春生则劝留道,“深行耳目静,险滩需笃行。孩子,若信得着老夫,便随老夫去凌源城瞧一瞧,保证你这一道会受益匪浅,而后再北上亦不算迟。”

  一显对此遂不再提,他相信这位名家巨宿不会欺骗于他,便兀自收拾行李去了。

  一行人凌晨便告出发,一路上,东方春生始终行色匆匆,催促疾行,耐劳的矮脚马都瘦了小半圈。

  途径彰武郡,东方春生连樊听南和公孙乔木都没有拜会,便直接带领刘懿三人进入凌源山脉,在一显那满是灰尘的‘万佛山万佛寺’小憩两日,备足水食后,即刻启程南上。与来时相比,凌源山脉已经荒凉无比,除野鸡野兔等弱小动物,那大虫大熊一类的林间猛兽,都神奇般地随了那位大秦四皇子苻文而去。

  一年之隔,对于刘懿而言,来去虽同路,但心境已迥然。特别是经历辽西兵祸后,这少年始终在想,自六岁起,父亲叫他阅书千卷,难道只是叫他成人后开个望南楼了此一生?

  对此,其父刘权生虽然并未明说,刘懿心中却已然有了答案。

  他的父亲不求刘懿固本宁邦、才安寰宇,起码,也要做个解一方民忧的有用之人。

  想到这儿,刘懿时常仰望星空,傻傻憨笑。

  能做一个如樊听南或者苏冉一样的好官,其实也不错。

  少年的心志与梦想,随着薄州一行,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四人、四马、两狗、一雕,沿着蜿蜒小路,快速穿梭在密林之中,没有了死士辰的保护,没有了豺狼虎豹的威胁,这一路,他们走的甚是安稳。

  在林中行进的第十日,林渐稀疏,去年‘五小’铁锅炖的那座老头山仿佛就在眼前,小路边,一个小土包令四人停下了前行脚步。

  及近,一块简易墓碑立于其前,漂亮的草书在上面勾勾画画,‘贤达成老,薨’五个字简简单单刻于其上,刘懿识得,这是其父权生的手笔。

  想起当日一扶、一踢,便得紫气东来,刘懿情不自禁,跪在成老墓前,虔诚说道,“晚辈刘懿,拜谢前辈以命相赐之气运,此生若无机缘,当安分守己,若有机缘,当忠心谋事,造福一方,不辱先生遗风与教诲。”

  一阵清风吹过,树叶沙沙,成老似乎听到了少年的心声。

  三个响头磕下,刘懿转身离去,面露悲戚之色。

  在刘懿认知里,这是第一个因他而死的人,在他的潜意识里,这似乎不会是最后一个!

  九月初一,四人站在老头山顶,凌源县城已经近在眼前。

  天道轮回,去年东方爷孙九月初一在望北楼诵书,而今又从头。

  而眼下的凌源县城,已是一片汪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