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第2/3段
【孤单伫立在窗口】是灯在伫立,也是离愁在伫立。将‘离愁’通过灯具象化之后,又通过‘伫立’拟人化。
原本抽象的离愁,一下子有了生命感。
除了这句之外,我认为【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也是妙句。
烛火又不是人,如何清醒?无非是伫立在烛火旁边的人,是清醒的。
他为什么清醒,因何失眠?或许是旧地重游睹物思人,感伤罢了。因为这份感怀太过浓重,连烛火都不忍苛责于他。
‘烛火’也是拟人化了。
这句的妙处在于通过烛火的‘清醒’和‘苛责’,把人的物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展现出来了。”
他这么一说后,一众学生热烈鼓掌。
还有大胆的学生喊起了:“袁哥,牛笔!”
还有搞怪的男生当场示爱:“袁哥,请大声地苛责我吧。”
声乐专业课袁老师:“别,我可不是你的烛火,你也不是我的离愁。”
他不是‘灯’,对方也不是‘烛火’,不存在合二为一的可能性。
“哈哈。”
“灯与火,缺一不可。”
“……”
学生们搞怪归搞怪,偶尔互动开开玩笑也挺好,无需让身体紧绷着。
“我就抛砖引玉了,大家下了课后之后,可以逐字逐句分析一番荣毅这首《东风破》的歌词。
接下来,我得说说它这首中国风歌曲,为什么这么成功?饱受无数歌迷喜爱呢?
首先,它不是那种矫揉造作的伪中国风,更没有堆砌一些‘之乎者也、嫣然、殇、落花’的词。
拿荣毅那首《死了都要爱》做个对比,我听它时的心情兴奋激昂,可过后就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而这首《东风破》就很耐听了,结合极为优秀的词曲,给我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没有刻意说思念、忧愁之情。
但是,当音乐响起,你便产生这种感觉。即便是你不看歌词不听演唱,用哀而不伤形容它非常贴切。
当歌曲不能从旋律和演绎上散发出情感,就不是巅峰作品。
在某些程度上来说,它不需要用力过猛的表达情感。
就像是影视剧,如果故事和情节没有张力,想要突出反差而强行表达的话,整个故事可能会显得很差劲,成为了快餐电影。
缺乏让人回味的冲动。”
紧接着,袁老师拿起放在讲台上的保温杯,用力的打开盖子抿了一口,顺便嚼了几下:“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放枸杞。
力不从心了,一节课都没讲完,就得喝水了。想当初我参加辩论赛,一口气讲了数十万个字,都不带停歇的。
主打的就是一个口水战。”
他叹气时,露出一副哀怨的神情,又让学生们大笑了起来。
顿时间,课堂很是热闹。
“对了,这首《东风破》的旋律使用了中国调式,siso。
把乐句落在so上,符点打出中国古曲惯常的跳跃感,做b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