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太完美也不好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明伦堂最西屋的卧榻旁。

  采桑听着钗儿口齿伶俐地说着铜钱汇兑之事,还有自家大人饶有兴致地表情,虽是一时没明白小姐妹的心思,却飞快打定主意,自己也定是要说些事情。

  然而,刚挑中了那监察弹劾收鱼之事,采桑就听到钗儿同样揭开了这个话题。

  这妮子还很有技巧。

  没有大喇喇地直接说有大户撺掇监察弹劾自家大人,只提起有个认识监察的岱山财主到昌国社区时,因为收鱼之事说起自家大人坏话,惹了同乡厌恶,被赶了出去。

  话里意思是大家可都向着大人。

  至于话外之意,采桑觉得,自己都听懂了,自家大人怎可能不懂?

  就是……

  这妮子把能说的都说了,自己……说甚么?

  难不成说自己二姐也想来伺候大人?

  采桑不傻,明白自己当下若说了,大人如何反应不提,定是要被周围留白姐姐她们记在心上。

  这营海使府邸,恁多的女儿家,谁能少了某些心思?

  多一個姑娘,那就是多一个对头呀!

  想到这里,采桑有些了悟,这件事……还真只有直接和自家大人说才最管用,就像之前看到,除了旁边三个胡女,大人只是一句话,那婆子送来的另外几个丫头也就被留下了。

  只是一句话。

  嗯。

  采桑脑瓜转了转,发现……大概,自己只能等再有捧烛的机会,才适合与大人说一句。

  这又有问题。

  马上就要离开明州,若是,这之前都再没某些机会,那……或就一直没有机会了。毕竟到了金陵,千里迢迢,怎能为了一个小小丫鬟而折腾?

  采桑患得患失地胡乱想着,一旁钗儿已经跳到了另外一个话题,说起自己父亲近些日子在砖瓦作坊做事,提起了那边最新的制瓦机,原来是提意见,说是可以做几套活动磨具,便于不断操作更换,取下瓦胚时也更安全。

  采桑听不懂,朱塬当然听得懂。

  前些日子提起的制瓦机思路,姚封那边很快做出了样机,而且,相比朱塬最初设想几百斤的配重,通过滑轮杠杆相结合的设计,那边直接把配重提升到两千斤级别。

  两千斤的巨石配重,与曾经几百年后的万吨级液压机之类不能比,但当下,却可以使得黏土在重力高压之下更好地一次成型。

  朱塬看过了图样和做好的瓦胚,很是满意,近些日子太忙,倒是还没来得及去现场看看,更别说进一步的改进意见。

  没想到,眼前小丫头能带来一个主意。

  稍稍回忆之前看过的图纸,琢磨片刻,朱塬问钗儿:“你父亲叫什么,是做什么的?”

  钗儿道:“奴爹爹涂让春,曾是岱山渔民,托了大人福,一家人今年搬到定海,近日一直在制瓦作坊帮工。”

  夏季渔汛结束后,明州海洋发展集团旗下,除了少数渔民继续海捕作业,其他大部分都被分派进行各种基建工作。特别是入秋之后,对于农业来说是丰收季节,却是舟山沿海渔民的最淡季,参与海捕的人数进一步减少。

  正是这数以万计转向陆地的劳力,让定海周边几乎一天变一个样子。

  预计这种情况将会持续到立冬。

  往年同样是海捕淡季,今年……却要从立冬开始,为冬季的带鱼汛做准备,然后,接着是春季的小黄鱼汛,夏季的大黄鱼汛,一路下来,直到明年的秋天。

  说起来,今日是九月初五,霜降节气已过,下一个节气就是立冬,时间是九月十七。

  并不剩多少日子。

  当然,立冬后只是开始准备,带鱼汛具体何时到来,在哪里汇聚,向哪里移动,渔汛终点又在哪里,暂时只有一些渔民提供的模糊经验,详细的数据,还需要营海司接下来几年后,明州海洋发展集团旗下,除了少数渔民继续海捕作业,其他大部分都被分派进行各种基建工作。特别是入秋之后,对于农业来说是丰收季节,却是舟山沿海渔民的最淡季,参与海捕的人数进一步减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