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克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可惜的是,因为老朱谨慎的严令,为了确保行军速度,除了一些重要俘虏,其他带回不多。

  当然,可以想象的,出关的三万将士破城后多少都能发一笔小财,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无论如何也都是曾经元朝的上都。

  朱塬觉得这是将士们应得的。

  六天时间,一次奇袭,敲碎了元室气脉至少未来三五年内在关外那座政治中心重聚的可能性,绝对的一次漂亮战役。

  除了……

  对最喜欢打这种仗的常遇春来说,非常的不漂亮!

  老朱为了避免让常遇春出塞,做出的安排很合理,但,作为某个特别的‘旁观者’,朱塬却是明白老朱的心思。

  曾经的历史上,洪武二年,常遇春率兵也是千里奔袭,一路从陕西转战到河北,不仅解了北平之围,还顺势出塞,攻破开平,将至正帝赶到了沙漠深处。

  随后就是一段悲剧。

  回兵途中,常遇春暴卒柳河川。

  老朱给自己这位心腹爱将的追封,是‘开平王’。

  想来,这一次,那怕破不了开平,老朱也绝对不想要一个死去的‘开平王’。

  这显然是一种迷信。

  朱塬觉得,放自己身上,他也大概率会阻止常遇春走这一趟。

  朱塬也挺迷信的。

  感慨一番,朱塬就去找第二份战报,严格来说也不算战报,因为没打起来。

  正是西线。

  朱塬是知道老朱安排的,破了大都,拿下山西,接下来是打算休整的,没有立刻再进兵的计划。作势把常遇春打发去陕西,也只是某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可以想见,北方那边的事情结束,西边,老朱也会适时喊停。

  只是没想到,大家都低估了‘常十万’对陕西各部的压迫力。

  常遇春刚刚带兵出潼关,早前从潼关退守长安的前元银青光禄大夫、邠国公、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太子詹事兼知四川等处行枢密院事、招讨使李思齐……降了!

  这其实也不意外,

  破了大都,一举铲除了元室的根基,周边各个军镇本就失去了法理上的正当性,老朱要求被封为‘归命侯’的至正帝向各处军镇写信的同时,也照例在非常积极地进行招降。

  再者,山西一战,常遇春一路攻掠如火,其中发生了什么,那怕史书上注定会轻轻一笔带过,但,该知道的人,肯定也会知道。

  既然打不过,与其兵败身死,不如主动投降,这样还能保全富贵。

  老朱在这件事上的信誉还是很好的。

  于是,常遇春带着十余万大军,兵不血刃地进驻长安,轻松接管了李思齐各部同样的十余万大军。

  李思齐投降后,同样盘踞陕西拥兵自重与李思齐还有所攻伐的前元陕西行省左丞张良弼,又名张思道,同样率军投降。

  这份不算军报的军报最后还提及,张良弼、张良臣兄弟投降后,明军已经前往接管庆阳。

  相关的描述里,还有人用红笔特意圈画了一下。

  朱塬知道,这肯定是老朱的手笔。

  朱塬也明白为何。

  庆阳之战,是朱塬在《天书》中着重描写过的一次战役。

  虽然当年明军顺利拿下了陕西,但过程却非常坎坷,甚至,常遇春之死,很大程度上也源于那一场旷日持久的庆阳之战。

  这一次,张良弼、张良臣兄弟已经向明军投降,扩廓帖木儿也不知道在哪里‘养伤’,明军接管庆阳,不太可能再产生甚么变数。

  话说回来,庆阳之战相关,除了当年的常遇春之死,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人,也意潼关退守长安的前元银青光禄大夫、邠国公、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太子詹事兼知四川等处行枢密院事、招讨使李思齐……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