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开发和保护同样重要第3/4段
而大棚里面专门有一小块地方,是属于李卫国的,而且他种植的作物,也与众不同。
“国子,你这是种人参籽啊?”王大拿瞧出来门道,换成旁人,还真不认识这东西。
李卫国点点头,他蹲在那,用手扒出一个个小坑,每个坑里放一枚参籽,然后又培上土,全程都十分仔细。
王大拿则摇摇头:“国子,你这不行啊,你这参籽,明显是山上野生棒槌采集的,要是种植园参,得用马牙子。”
他说的马牙子,就是园参种子的品种,和野山参略有不同。
“大拿叔,我就是准备等发芽之后,移栽到林子里的。”李卫国尝试的是移栽林下参,不过目前他手头的参籽数量不多,只能先少量试试。
王大拿有点明白了,不过继续摇头:“那也不成,人参籽是最难发芽的,你就这么种到土里,肯定不能发芽。”
像是在野生环境下,人参籽通常是被鸟兽吃掉,在肚子里经过一部分消化,外面的种皮被消磨掉一大部分,再排泄出来之后,就比较容易发芽。
….“没事,我就是试试。”李卫国拿起小水壶,开始喷水。
一共才五十多粒儿人参籽,拢共也没占多大的面积。
“俺瞧着够呛。”王大拿也就站起身,出去放鹿了,估计等到发不出芽来,李卫国也就死心了。
李卫国却是笑而不语,他还是有点信心的,要知道,小水壶里面的水,那浓度是按照一比十来勾兑的。
一连过了十多天,他也不见参籽冒芽,挖出来一个瞧瞧,一点都没变样,丝毫没有发芽的迹象。
还真不信邪了,他又从宝珠里面弄出来点水,这回换成一比五的试试。
这水就连他也省着使,一天就能取一瓢,而且就算你想多攒点都不行,取出来要是不用的话,一天之后,里面的灵气基本就全都消失了。
又过了一个礼拜,他又挖出来一颗参籽,这玩意确实出了名的难发芽,还是一点没变样。
李卫国也气得直瞪眼,干脆直接把宝珠里面的水调出来一瓢,挨个给五十多粒儿参籽浇了一遍,正好用完。
这次要是再不发芽,他也没招了。
等第二天李卫国来到大棚的时候,终于发现在黑油油的土里,冒出来一支支的嫩芽,它们看上去是那样的纤细,却又充满生机。爱阅app完整内容
哈哈,总算是发芽啦,李卫国也心头大喜,嘴里忍不住大笑起来,结果把棚子里干活的人都给招来了,就连在鹿场干活的王大拿,也闻讯而来。
王大拿仔细研究一下那些小苗,确定不是杂草之后,也满脸的不可思议:“国子,真发芽了!”
李卫国也牛哄哄地点点头:“大拿叔,等到来年,把参苗移栽到林子里,几十年之后,咱们也能……”
王大拿摆摆手,打断了他的畅想:“园参能够移栽,可是真正的野山参,俺还没听过也能移栽的,人挪活,树挪死,这野山参最有灵性,别说移栽了,就是上面的叶片被野牲口啥的吃了,都会在地底下休眠好些年。”
休眠也是野山参的特性,或者说是一种自保的手段,它们可以在土壤下面休眠,然后指不定啥时候又冒芽。
所以老百姓都传言,说人参会跑。
李卫国这下也不敢确定:“大拿叔,那就等来年试试,如果都能顺利成活,我再想法多弄点参籽,把整个大山当成咱们的参园子。”
大伙当然不信,嘻嘻哈哈地研究一阵,不过对于李卫国的想法,他们还是比较佩服的。
毕竟野山参的生长周期非常长,最少也要二十年以上,才初具药效。
二十年,这都一辈人了,能有这么长远的规划,可见李卫国的心胸,甭管最后成不成,都值得称赞。
而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村民也正式开始进入到猫冬儿模式,日子变得清闲起来。
每到这个时候,有一种人最忙,那就是保媒的。
….他们正好利用冬闲,走村串户,给年轻人牵线搭桥,所以定亲和结婚的,一般也都放在这时候。
往年间,来大馒头屯说媒的,大多是想看村里的女青年,介绍给外村。
至于村里的小伙子,找对象一般不大容易。
这个原因说起来也简单,都是穷给闹的。
谁家也不愿意把自个闺女打发到大馒头屯这个穷山沟,吃不上穿不上的,那不是受罪嘛。
可是今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大馒头屯分田到户,家家收入都不错;而且守着大山,现在也变成优势,能够采集山货,这又是一大笔收入。
日子好过了,自然来说媒的也就多了。
这一天,王大拿邀请李卫国去他家吃饭,因为他儿子王小龙,今天相亲。
王小龙也算是李卫国的手下,负责在水库打渔,所以李卫国也就欣然前往。
进院看到一个马爬犁,等李卫国进屋一瞧,好家伙,还有熟人。
只见一个大汉从炕沿上站起来,结结实实给李卫国来了个熊抱,赫然是李大勐。
“勐子,你咋来了?”李卫国也好不惊喜,使劲拍拍李大勐的后背。
“国子哥,给小龙介绍的对象,是俺们李哑巴屯的,知道俺对这边比较熟,所以就让俺跟来了。”李大勐也非常开心,他最乐意来这了。
撒开李卫国的胳膊之后,李大勐这才把客人给介绍一番。
&ems换成一比五的试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