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诱惑力实在太大第3/4段
李金梅这才不再坚持,小心翼翼地将存折锁在柜子里。
而王燕则把一页纸交给李卫国,这是往来的账目,李卫国瞧瞧,带回去的青菜,竟然也卖了三百多块,于是笑道:“这笔钱得单独拿出来,算是大伙的。”
村里准备种水稻的占了一半,有将近三十户,所以包括扣大棚的费用,都是按照各家水田的亩数来均摊的。
这样一来,大棚产生的收入,自然也就归大伙所有。
这笔钱,李卫国就交给郑先农,由大姐夫进行管理。
而郑先农估算了一下,也变得兴奋起来:“要是这些蔬菜都按照这个价格出售的话,那也能出不少钱呢,前提是能够卖出去。”
李卫国接过话茬:“明天就是小年了,咱们也正式开始去县里卖菜,今天先准备一下。”
他准备用罐头厂的大卡车来拉菜,这大冬天的,必须做好保暖工作,不然的话,鲜菜都变成冻菜。
李卫国去各家转了一圈,叫大伙都准备好草帘子,这玩意谁家都有,都是自个利用农闲时候编制的。
一听说去卖菜,大伙立刻都兴奋起来,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甚至还把家里的破棉被啥的,都拿了出来,到时候苦在草帘子上面,保准里边的青菜不会上冻。
腊月二十三,小年儿这一天,临近春节,县里的农贸市场,也格外热闹。
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商贩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要过年了,谁家不准备点年货?
放眼望去,市场两边,全都是大大小小的摊位。
卖冻货的最多,什么冻梨冻柿子,都装在花筐里面,冻梨蛋子黑黢黢的,跟煤球似的,瞧着外皮虽然不咋地,但是化好之后,里面的梨肉雪白,吃起来酸酸甜甜,格外水灵。
还有一个个的小红果,带着细细的长柄,个头和形状都跟山楂差不多,但是却不像山楂那么酸,他们这边叫花红,属于一种小沙果。
另外就是一些卖年货的,比如鞭炮以及什么湖墙的报纸,各种五彩纸,大红纸等等。
还有县城周围的农民,把自家的鸡鸭猪肉之类,也都弄到市场出售,也愈发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新鲜的白菜,胡萝卜,大萝卜啦!”在一个马车旁边,一名汉子扯着大嗓门吆喝。
他的马车上蒙着被子,里面装着几个筐,里面是秋天储存的白菜和胡萝卜之类。
农村都是在室外挖土窖,用来保存这些蔬菜,因为温度低,氧气浓度也低,所以蔬菜基本处于休眠状态,能一直保存到四五月份,丝毫都不变质。
这年头,虽然各家各户都储存秋菜,一般都是存好几麻袋土豆,几百斤的大白菜。
不过吃到过年的时候,大白菜基本也差不多了。
还有的储存不好,土豆芽子都生出挺老长,都结小土豆崽子了。
所以新鲜的白菜土豆,还是非常受欢迎的,很快,马车周围,就围了不少人,纷纷询问价格。
“啥,白菜竟然要五分钱一斤,你咋不去抢呢?秋天的时候,才一分八厘一斤。”一个老大爷在问价之后,嘴里就不满地嚷嚷起来。
现在这时候的物价,除了元角分之外,还有下一级单位,比分还小,那就是厘。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后来就消失了,再后来,连“分”都基本消失了。
其他顾客也都嚷嚷着价格太贵,正闹哄着呢,就听到附近传来一声吆喝:“新鲜的芹菜韭菜嫩黄瓜啦!”
这一声,立刻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只因这大冬天的,到处一片雪白,哪有一丝绿色。
这冷不丁冒出来的芹菜韭菜这些蔬菜,诱惑力实在太大。
很快,大伙就看到,在李家鱼行旁边,停着一辆大卡车,正有十几个人站在车前,不停地吆喝。
卡车上面,也苦着大棉被,边缘还露出来草帘子。
于是人们便纷纷围拢过去,那个卖萝卜白菜的也急了:“都别走啊,我这还能再让一分钱。”
“有芹菜韭菜,谁要你的白菜。”刚才说话的那位老爷子,回怼了一句,然后就挤到卡车前面。
李卫国他们,一大早就赶到县里,他左手拿着一捆韭菜,右手拿着一捆芹菜,外边嘎嘎冷,菜叶很快就冻了,这俩就当样品了。
在李卫国旁边,还站着李小梅和李小鹿,都带着手闷子,笑嘻嘻地各自举着一根翠绿的黄瓜。
旁边是王燕和徐明亮他们,还有葛卫红和吴小玉,也都来帮忙。
另外还有村里几个年轻人,胸前都挎着个帆布包,有两个手里还拎着秤杆子。
“这芹菜多少钱一斤?”刚才那位老爷子开始询问价格。
“老爷子,芹菜三角,韭菜五角,黄瓜也是五角钱一斤。”王燕脆生生地回答着,她在这卖过一段时间鲜鱼,所以比较熟练。
“这,这也太贵啦!”老爷子被吓了一大跳,刚才的白菜卖五分钱,他都感觉贵了,听到五角钱一斤,感觉更是离谱。
李卫国一听,连忙大声回道:“老爷子,这是大棚蔬菜,扣大棚的造价就高,冬天里面都得烧煤取暖,所以菜价当然高;就这还比大城市便宜呢,要过年了,买一斤韭菜留着年三十包饺子,长长久久。”
“就是,以前就是想吃,,跟煤球似的,瞧着外皮虽然不咋地,但是化好之后,里面的梨肉雪白,吃起来酸酸甜甜,格外水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