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搞这个比较费钱第1/4段
“小郑,回去之后,把这两年的调研报告好好写着,努力争取推广知青稻这个项目。”跾
李卫国眨眨眼,他想告诉吴教授和大姐夫,这水稻育苗的时候,都是经过比较特殊的浇灌,要是换到别的地方,肯定没这个条件,只怕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不过李卫国最终还是没说出口,毕竟就算比他们这里差一些,知青稻也肯定要强于普通的水稻,确实具有推广价值。
而且推动这件事,对郑先农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小郑,去吧,先回家看看孩子。”吴教授也瞧出来了,自己这个弟子,心都飞回家里了。
望着郑先农和李金梅手拉着手往村里跑,大伙也都发出善意的笑声。
于是继续干活,大伙干劲更足,手里的镰刀也挥舞得更加起劲。
李卫国还是觉得,以后早点上机械化,起码插秧机、收割机之类都上阵,那就能极大解放劳动力。跾
他也没再去割稻子,而是陪着吴教授和孙书记他们。
“国子,你们这的水鸟怎么还这么多呢,是不是从北面迁徙来的,把这里当成中转站?”
吴教授很快发现,在稻田的沟渠边上,聚集着大群的水鸟,正捕食呢,大长嘴勐地往水里一探,就叼出来一条巴掌大小的鱼儿,吞进肚里,好不惬意。
而候鸟在迁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一直飞,中途需要休息和进食。
李卫国则晃晃脑袋:“都是坐地户,这帮家伙,看样子是不准备迁徙,都赖在这里了。”
候鸟留在繁殖地过冬,这种情况极为罕见,所以吴教授也来了兴致,询问一番,这才得知真相,也颇觉有趣。
李卫国则另有打算,话题渐渐转入到其它方面:“孙书记,等出售完水稻,大伙都憋着劲要买小四轮车呢,您能不能跟县里农机站打打招呼,别到时候没货。”跾
大胡子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道:“瞎操心,你们一个村能买多少,还能把农机站掏空啊?”
“估计十辆还是有的,现在农机具可越来越紧张,还是提前联系一下比较好。”
李卫国知道,随着大包干的推行,对农机具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孙大胡子也被这个数量给惊到了,据他所知,现在不少村子,连一辆拖拉机都没有呢;你们一次性要买几十台,这是要放卫星啊。
他们这边现在用的小四轮拖拉机,主要是春城产的;等到几年后,就有大量w产的小四轮销售到这边,才越来越普及到农户家里。
到时候,十多岁的小娃子,都能开着四轮子突突跑。
然后马车牛犁之类,才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跾
再往后,就是大型的农机具了,这基本就是整体的发展脉络。
李卫国之所以提到这方面,可绝不是为了炫耀,在他的计划里,下一步就要着手研究农机具,毕竟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只是现在个人办厂,受到限制太多,除非你搞大集体性质的。
既然有田大贵这块金字招牌,所以李卫国觉得,还是由田大贵牵头算了,但是在具体管理上,则是由王燕他们负责。
别的不敢说,李卫国对后世的农机具,起码见过用过,知道大致的研究方向。
现在所欠缺的,就是技术支持和工人,以他手上的资源来说,搞这个就相当于白手起家。
所以他先把主意打到吴教授身上,毕竟农大那边,院系比较多,专门就有农机专业。跾
到时候他聘请一些教授坐镇,再领一批学生,科研团队不就有了。
至于技术工人,这个还真不缺;现在这边还是重工业基地,最多的就是工人,八级工不敢说,五六级上下的工人那真是遍地走。
李卫国能提供资金和创意,再有科研团队支撑,下边有工人干活,整个体系就能初步搭建起来。
真要是发展好了,以后再从农机具扩展到其它制造领域,未来可期。
李卫国一边陪着吴教授熘达,一边说起来要建农机具厂的事情,当然,是打着田大贵的旗号。
吴教授身材微胖,脸上总是笑眯眯的,十分平易近人,在了解了李卫国的意图之后,吴教授思考了一会,然后也给予肯定:“农业机械化,是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的,大方向肯定没问题,小李你要是感兴趣,可以叫他们去我们学校联系一下。”
李卫国连忙点头称谢,有熟人牵线搭桥,事情当然更好办。跾
不然的话,不认不识的,你去拜访那些教授,人家估计都不会搭理你。
到了晌午收工,村民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