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这个是真没有第3/4段
原来是电视机里边,隐隐约约传出来说话声,虽然看不到图像,却也叫小娃子激动不已。
李小鹿还跑到电视机后面瞧,结果没看到人,估计她想不明白:到底谁在说话呢?
“哥,快点竖天线啊!”小当家把李小鹿抱回来,嘴里一个劲催促三哥。
李卫国又检查了一下装电视机的纸壳箱子,还真找出来一包铝管,按照说明书,组装出来一个天线。
箱子里还要一盘馈线,从窗户缝塞到室外,跟电线连接起来。
他又找了一根十多米长的松木杆子,把天线固定在杆头,然后大伙合力把杆子竖在房山头。
陆陆续续的,又有不少村民赶过来看稀奇,屋里都装不下了,不少人就站在窗户外面。
在这个年代,接收电视信号可不容易,别说农村了,就连县城,都得在外面竖天线杆。
天线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电视机里自带的,也有自制的。
在农村一些地方,还有直接把铝制的盖帘子绑到外面的呢。….所以谁家有电视,谁家没电视,从外面就能瞧出来。
而一个地方电视天线杆的密集程度,也基本就代表了这个地方电视机的普及率。
像是广大的农村地区,迈进九十年代,电视机才基本普及。
现在才八零年,一个县城,也没几台电视机啊。
李卫国把天线杆儿绑好,这才喊了一嗓子:“有图像没?”
窗户外面站着的观众就开始嚷嚷:“没人!”
于是李卫国就轻轻转动天线杆儿,慢慢调整角度。
“有啦有啦!”大伙一起嚷嚷。
“这啥节目啊,里面的人一个劲哆嗦?”赵广定喊了一声,信号不稳定,屏幕里的人上下直跳。
李卫国又慢慢转,然后就听到屋里屋外都一阵欢呼,他就连忙停手。
他从房山头转过来,好家伙,窗户外面里三层外三层的,李卫国好不容易挤进屋里,炕上地下也都是一个个脑瓜。
炕上的小娃子们都站起来,一个劲蹦:“看不着啦,看不着啦!”
窗户外面的人也喊:“你们这些臭小子都坐下,俺们还看不着呢!”
好家伙,这屋里屋外乱的,都跟一锅粥似的。
李卫国赶紧组织纪律:“地上的都找地方坐下,小孩儿也坐炕上,都别挡光!”
喊了半天,地上这些人有的蹲下,有的直接坐在水泥地上。
炕上的小娃子们也消停了,满满坐了一炕,个小的挤在前面,放眼望去,一排小脑瓜。
李卫国也抹抹脑门子上的汗,他还是低估了电视机在当下的吸引力。
反正不论是啥地方,最先买电视机的人家,基本都会经受一番这样的洗礼。
包括把炕踩塌的,把玻璃挤碎的,各种情况,层出不穷。
尤其是再过几年,引进港岛那边的电视剧,比如霍元甲和上海滩之类的,那才叫热闹呢。
而开始的时候,基本都是黑白电视机,到了九十年代之后,彩电才陆续普及。
以至于后来网络上,还流传一个黑袈裟和红袈裟的故事。
屋子里总算是安静了,李卫国朝电视屏幕瞄了一眼,这个点正播新闻呢。
瞧着那个穿着中山装的男播音员,脑袋挺大,越瞧越眼熟。
这不是后来专门解说动物世界的赵老师吗。
即便是新闻,大伙也都瞧得津津有味。
李卫国听到人群里有人发表评论:“还是电视机好,坐在家里就知道天下大事。”
听声音耳熟,李卫国踅摸一阵,终于发现了老村长的身影,正背靠着火炕在地上坐着呢,那条受伤的腿曲在身前。
再瞧瞧,旁边还坐着好几个老头儿,都是村里比较年长的,就坐在水泥地上,全神贯注看着电视。
这哪能行呢,李卫国连忙叫炕上的小娃子们把炕头让出来,然后把村里这几位老太爷给让到炕上。….等新闻播完了,直接就是下一个栏目:祖国各地。
李卫国眨巴眨巴眼睛:广告呢?
这个是真没有,都是什么科技之窗,为您服务,卫生与健康这些栏目。
不管是啥,大伙都瞧得津津有味。
到了八点多,还真演上电视剧了,还是外国的,《大西洋海底来的人》。
这部电视剧七十年代末引进,深深影响了一代观众。
炕上炕下的人都给看傻了,赵广定大叫:“外国人真尿性!”
“这是科幻的。”李卫国连忙给大伙解释一下,不然还真以为国外都这样呢。
虽然看得没头没尾,但是并不影响大伙的兴致,不管能不能看懂,反正都不错眼珠地瞧。
“三胖子,你咋滴了?”李小梅正看得专心呢,不过旁边挨着她的那个小娃子,时不时打个激灵。
李卫国一瞧,这个三胖子俩手捂着裤裆,连忙问了一声:“是不是要撒尿,赶紧去!”
三胖子一个劲晃头,然后又打个激灵。
“赶紧去,一会儿憋不住该尿裤兜子啦!”李卫国连忙把三胖子给拎起来,从人群的脑瓜顶上往外传。
传到赵广定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