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优秀的政治家都是最好的演员!(来了哈!)第1/3段
因为下了罪己诏,所以赵祯避居偏殿,在崇政殿这里开朝会。
宋庠看到一场令他不敢相信的优秀政治剧场。
今日早朝,宋庠授意御史中丞高若讷弹劾贾昌朝。
说贾昌朝为相期间,经常与枢密副使吴育在官家面前争执,这是阴阳不和,导致上天震怒。
因此此次旱灾【责在丞相】,建议官家依照汉朝的‘天灾策免三公’之例,免去贾昌朝的相位。
这是他与高若讷商量出来给与贾昌朝最重的一击,当然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他们倒是想找贾昌朝其他的罪状,但贾昌朝此人本是一代大儒,持身颇正。
寻了半天,也找不出什么问题来,所以最终还是确定以天灾为借口弹劾贾朝昌。
当然这个弹劾的理由已经足够强大了。
至于汉朝的‘天灾策免三公’之例始于汉朝的徐防,这个其实是個蛮有意思的政治手段。
当时汉和帝驾崩,汉和帝的继任者年纪太小,于是汉和帝的皇后邓太后临朝,可不巧的是,她一临朝,便天下灾异连年,什么旱灾、洪水、失去西域、盗贼四起等等事情接踵而来。
若是按照董仲舒的理论,天灾都归因于天子的德行缺陷,邓太后才刚一临朝,便闹几次天灾,并且连续几年不间断,临朝摄政的邓太后岂不是难辞其咎?
此时只有二十四岁的邓太后是手忙脚乱,然而在惊怒之余,她想出了一个转嫁责任的方法,以天灾不断为由将朝廷三公中的两公撤职,算是把责任人给揪出来了,将天灾归咎于大臣。
(徐防:你清高!你了不起!你倒是责任撇清了,我呢?)
从这之后,皇帝便当得轻松了,以前闹天灾,就把皇帝搞得很紧张,仿佛对不起天下人似的,有做贼心虚的感觉,但之后闹天灾,皇帝就理直气壮起来了——呀,都是丞相的过错!
当然皇帝也有承认错误的时候——都怪我当时瞎了眼嫁……呸,任命他为丞相!
笑死。
现在大宋遭受旱灾,他们以【灾异免三公】这个惯例攻击贾昌朝,大约也是符合官家的期待的——大家都看看啊,错的是他不是朕啊!
所以,贾昌朝死定了!
果然,贾昌朝很是惶恐,立即从袖子里掏出辞呈,递给赵祯,赵祯看了之后,将辞呈搁置,公开说道:“贾相与吴枢密的确是在朕前争论,而且争论激烈,但各执一词,意见不同,心意却同,都是为了大宋繁荣昌盛,这没有什么可以诟病的,朕不许贾相请辞。”
宋庠一听顿时急了,正要赤膊上阵手撕贾昌朝,但贾昌朝又从袖子里掏出一份辞呈递了上去。
宋庠顿时有些懵:还有这操作?
所谓三辞三让,不是这么个操作方法啊!
大多数时候丞相被弹劾,丞相会立即告病居家,然后写了辞呈递上去,皇帝会回手书拒绝。
然后丞相会第二次上书,皇帝看到之后会再次手书拒绝。
到了第三次,若是皇帝想要让丞相辞职,便手书说什么朕不忍心,朝廷也需要丞相,但丞相既然一心请辞,朕再不忍心也只能割爱云云,如此三次下来,双方面子都全了。
若是皇帝是真不想让丞相离职,那就赶紧上门吧,将人家好好请出来,然后弹劾的官员则是找个由头打发到地方去,算是给丞相出口气。
但从没有这种当着皇帝的面上辞呈,拒绝了一次,又立即掏出辞呈,一会是不是还有第三次?
果不其然。
赵祯立即严词拒绝贾昌朝自请镇西北,又说了一通大道理。
然后贾昌朝又掏出一份辞呈,这一次赵祯从座位上下来,搀扶着贾昌朝的双手,述说起来,贾昌朝为政以来的贡献,最后下了个结论——贾昌朝乃是国之重器,留之可镇国运!
啧。
要不要脸啊!
宋庠看得目瞪口呆。
其实不仅仅是宋庠如此,御史中丞高若讷也是一脸的铁青。
妈个比的,他贾昌朝不,如此三次下来,双方面子都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