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第3/3段
再探头一看,还真是。
温见宁不管在她身后探头探脑的钟荟,仍专心对账。
钟荟在她旁边坐下,一边看着她算账,一边不以为意地问:&ldqu;妈妈给的生活费已经不够了吗,你写信问家里要就是了,不用这样麻烦。&rdqu;
温见宁答道:&ldqu;钱自然是够的,不过我还是要多攒点。&rdqu;
钟荟觉得有些奇怪:&ldqu;你攒那么多钱做什么,要是有什么想买的、想要的,回头我写信跟妈妈说一声,让她给我们寄过来。&rdqu;
她自小花钱大手大脚惯了,对钱没什么概念,哪怕在北平时吃了一回教训,也不长记性。当初离开香港,她的母亲把两人的生活费都交到温见宁手中,让她来支配两人的日常开销。但温见宁并没有把这笔钱用一分一厘用在自己身上的打算‐‐
她在钟家借住、收压岁钱,姑且还算是正常的情谊往来,可她若是真的心安理得而花别人家的钱上学,那也未免太过厚脸皮了。
所以,尽管两人的生活费都在温见宁一人手中握着,但这些日子她始终未为自己动用过分文。钟荟那边的每一笔开支,她平日都有记录,至于她自己的花销则另外记账。
她早年攒下的钱财早已在逃出北平时用光,幸亏后来在钟荟家借住了大半个冬天,不然她迟早沦落到跟人写信要钱的地步。手头上这少许积蓄,还是在香港停留时干妈给她的压岁钱,在有新的款项入账前,这点钱她必须能省则省。
联大的住宿费全免,她本身还算节俭,应当不会花太多钱,只有一个月的伙食费就大约要六到七元,再加上跟远在上海的齐先生往来通信、买些报纸书刊,零零碎碎地加起来,还是不免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只是温见宁并未把自己的这些打算告诉钟荟。
这事一说开了,钟荟肯定会不依不饶地要劝她。可她主意已定,钟荟再劝不动,只会显得两人生分,所以还不如暂时先不要提,等她手头宽裕了,再慢慢跟她说清楚也不迟。
温见宁仍一边低头专心致志地算账,一边道:&ldqu;这可不行,我跟你不一样。以后我说不定还要把我先生接来这里,给她养老送终,必须要想办法攒点钱。&rdqu;
之前几封寄往上海的信里,她都一再恳请齐先生暂且离开上海,到西南大后方来,然而都被齐先生拒绝了,说是她自有她的事要做,一时脱不开身。
温见宁回想起齐先生房间里那些总不肯让她翻动的俄文著作,对此只能保持沉默。
齐先生那边的事暂且不提,攒钱这件事却是她必须尽快想办法的。
这些日子她也了解了一些当地的情况,蒙自的报刊杂志并不发达,想在这边赚足稿酬,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她还是打算走回以前的路子,往香港那边的报刊投稿。
只是香港和云南还有段距离,等信寄出取回,这一来一往不知要花几多功夫,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要想尽快赚取自己的生活费,她还是要尽快在当地找份活来做。
听她这样说,钟荟反而不好再劝什么了。
她总不能对见宁说,让家里一并出钱养着她老师。尽管在她看来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以见宁的性子,肯定不会接受。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