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第一百七十章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别看小太子自执监国一职后,现愈发成熟持重,得朝中上下一致赞美。

  然心里积累的苦闷,却也跟着与日俱增,且因他喜欢信任的小夫子不在京中,压根儿就无人说去。

  现他心底最盼着的,无疑是陆辞归来,最担心的,当然就是陆辞延后归期了。

  陆辞读完后,是感动、好笑又心酸。

  他默默将诏书妥善收好,便出了邸舍,与王丝相见。

  初初见到陆辞时,王丝黝黑的眼底流露出一丝讶异。

  毕竟陆辞已然恢复了一贯的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丝毫不像在狱中受苦挨罪过。

  这么一位言笑晏晏的郎君,可与王丝想象中能亲身使出这种苦肉计的狠人,完全不同。

  果真是人不可貌相。

  王丝心里暗暗嘀咕着。

  他平日就沉默寡言,又与陆辞素未谋面,此回还是肩负重任而来,一心牵挂正事,并没有多的话可说。

  二人只简单寒暄几句,就大致探出了对方的行事作风,愉快又默契地止了多余的客套,直奔正题了。

  有陆辞指认,王丝立马顺利锁定了大部分的涉事人,特别是重中之重的县舶司、诉讼和刑狱中的官吏,几乎无一幸免,悉数落水。

  从太子震怒,到手诏经急脚铺抵达,只用了短短数日,加上县舶司根本毫无防备,自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直到被蜂拥而入的军士按倒在地,带入牢中时,他们还恍惚着不知身处何地。

  在提审他们之前,王丝又亲自带人去往这几人家中,搜出了与其微薄俸禄相距甚远,又因事发突然还没来得及销赃的绫罗绸缎,金银财宝。

  面临人赃俱获的局面,这几人仍未绝望。

  他们清楚,若是不承认也许还有生机,一旦认罪了,那才是九死无生的局面。

  于是他们咬死了这是过往商船中是亲朋熟友,专程留下的赠礼手信,非是勒索所得。

  王丝面无表情地听着还心怀侥幸的他们百般抵赖,静静地等到了他们彻底词穷,翻来覆去就死咬着一句不曾横索时,便毫不犹豫地下令道:“传人证、物证上堂。”

  见来人为陆辞时,他们最初毫不讶异:尽管不知取缔陈知县、坐在主位上提审他们的这大官是怎么来的,但既已搜出赃物,这陆姓郎君定会出堂对质。

  但在见到陆辞受到传唤到堂后,仅是略微拱手一礼,并不似其他人般需躬身行礼,之后甚至还由王丝开口,搬来一张椅子容他坐下时,他们心里就咯噔一下,油然生出几分不祥的预感了。

  并非所有人到堂时都需躬身行大礼,更不需跪拜,特别是士人,往往得到一定优待。

  但仅这般轻松就应付过去,又能得椅舒舒服服坐着的状况,他们就闻所未闻了。

  陆辞并不看他们,只慢条斯理地将这半个月来的遭遇,条理清晰,原原本本地讲述了一遍。

  他虽口吻平稳,措辞间不曾有半点夸大其实,然透露出的信息,却令闻者蹙眉。

  从拒交对方肆意索要的高额过路费,到不得不暂且妥协,向县衙递上讼书,等候数日无果后欲要离开,又被蓄意报复的县舶司官吏扣在狱中,船上商货尽遭夺取……

  若非陆辞身份不凡,所递奏疏可上达天听,那换作寻常商贾,岂不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只能默默忍受钱财被侵害、人任其欺凌了?

  王丝已拧紧眉头,看向那几人时,语气就带出严厉来了:“人证所言,尔等可认?”

  几人之前被人高马大的军士所震慑,并不敢打断陆辞说话,这会儿瞬间回神,大声喊冤。

  按照他们的说法,这都是正常的人情来往,而搜出的大批财物,也并不属于陆辞。

  至于将陆辞捉拿下狱的理由,则是他船上货物里夹有可疑物件,且形迹可疑,许是邻国细作,才不得不如此的。

  并且下狱之后,不曾刑囚,仅是扣押着,一旦查清,自是将人放了。

  他们振振有词,颠倒黑白,甚至不乏前后矛盾时,陆辞面上犹带微笑,只充分任王丝发挥。

  王丝耐心听他们说完,便将漏洞接连掷出:“既然在你们家中所搜出的财帛,皆非陆辞所有,那你们口中的可疑物件,又在何处?”

  反应最快的那人立马回道:“是一套青瓷碗,还被下官留在司中,尚未辨明底细!还请您派人去取,明察此事!”

  他们在将陆辞船中物件收缴时,那些个破书自然当成了文人酸儒的破烂,不曾被他们所看一眼,只将瞧着价值不菲的金银绸缎悉数瓜分。

事人,特别是重中之重的县舶司、诉讼和刑狱中的官吏,几乎无一幸免,悉数落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