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女人为难男人才是真本事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真是好算计,先用李嬷嬷儿子杀人案买通李嬷嬷,然后再借着郑氏的手,将生子方送到邵氏的手里。

  李嬷嬷的半边旗,和邵氏的吴茱萸就这样合在一起,送到许暄的嘴里,好一出双食记!

  邵氏想生儿子,她没有告诉许暄生子方的事情。

  李嬷嬷做贼心虚,假心假意说是为了许暄好。

  他们其实都是为了自己好。

  他们的蠢,已经不能用蠢来概括了,尤其是邵氏,是自私,极端的自私。

  许暄身子弱,于是她想生个儿子,她以为生了儿子就有了依靠,就可以升为太妃做老封君。

  可她也不想想,真生了儿子,没有许暄这个世子,她和她的儿子只能是一个死字。

  怪道她和白氏的往来那样密切,根子就是从这张方子开始啊。

  不管如何,白氏的生子方,让她有了后,让她可以继续在王府享受优渥的生活,被人高看一眼。

  将来,许晗继了镇北王府,只会让她有更多的好处。

  徐氏没有怪许晗瞒着她的事情,反而叹了口气,“从前,我总说你还小……”

  她顿了一下,“等到开了年,事情一了,娘这里的人手,都交给你吧。”

  之前许晗还在为没人而烦恼,忽然听到徐氏说要把手头的人给她使唤,顿时有点消化不了。

  她胆战心惊的问道,“娘,您准备怎么和父王说?”

  徐氏随口道,“这是我和你父王的事,你不用管。”

  满脑子紧迫感的许晗,“……啊?”

  徐氏嬷嬷她的头,道:“你芳嬷嬷有一句话说对了,那就是白氏做的事情,你父王不可能一点都不知道。”

  “他不是那样昏庸的人,这王府前后院的事情,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

  “可他一声不吭,任白氏把这件事情做下了,那么,就不仅仅是我和白氏的恩怨了。”

  “女人为难女人算不得什么本事,女人学会为难男人才是真本事。”

  是的,这么多年,在许晗的记忆,只要白侧妃不出现在徐氏面前,她确实都不怎么理会白侧妃。

  有什么事情,都是折腾镇北王去。

  那天她会对着白侧妃射那一箭,不过是白侧妃的话恶心到她了。

  在战战兢兢,人心各异中,很快就到了除夕这一日。

  一大早,镇北王府三间朱红正门大开,里外打扫的簇新,镇北王府各支的子弟陆续到来。

  镇北王于神殿前先摆了香案,设了炉瓶,与徐氏领着许晗向皇宫方向跪拜,遥拜过天子后,这才往祠堂方向而去。

  在祠堂门外,他见到了从那日醉酒后就不曾见过的许昭。

  许昭倒是非常的沉得住气,看也不看她,似乎那日的事情都不记得了。

  许晗经过的他身边的时候,朝他淡淡一笑。

  许昭自然看到了,略抬了抬眼皮,这位弟弟今日竟然惹他?

  不等许昭说什么,许晗就跟着镇北王进了宗祠正堂,作为镇北王府下一代领头人,祭祀中的许多流程都少不得她。

  正堂里,摆在最居中位置的不是许家先祖的遗像,而是一面形如筒瓦,精铁铸造的券书,上面用金漆填字。

  许晗近距离的看过,上面有一行字是“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三死,子免二死,以报尔功”

  看来,当初镇北王妃徐氏敢胆大包天玩这样一套以女充子的把戏,可能多少因为许家有这块护身符的原因。

  祭祀仪式肃穆而冗长,待到礼毕,王府里备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族人们。

  年节里,大家热热闹闹的坐在一处吃席。

  热闹是真的热闹,虽说许氏繁衍至今,人丁算不得多么兴旺,甚至有些在外地,路途太远赶不过来,但能来的也是花厅外院坐的满满的。

  今年的宴席和往年一样,都是徐氏打理的,对于徐氏这个宗妇,族人大多都是满意的。

  虽说是生长在蜀地,但性子好,不和族人静静计较,也不摆王妃的架子。

  说起来,这些年,镇北王还没有徐氏在许氏族内吃的开。

  徐氏这些天来一直很平静,许晗心一直提着,不知道她会做什么。

  可宴席道一半的时候,还不见后院徐氏有什么动作,她想,也许母亲是想安稳的过完这个年吧。

  这样一想,她又安心的跟在镇北王身边,应酬起那些族人们。

  刚给一位辈分较高的长辈敬了酒,就见外头门上的门子飞奔进来,到了镇北王面前,趔趄着差点扑倒在地,喘着气禀报:

  “王爷,外头,宫里……宫里来人了,说是有旨意……让你和世子去接旨。”

  镇北王很是讶异,这大过年的,来赏赐还说正常,传旨意?传什么旨意?

  他问道:“什么旨意,传旨的是谁?”

  门子满头大汗,可见跑的速度之快,他一遍撸起袖子擦汗,一遍摇头。

  镇北王心里涌起浓浓的阴影来,有种不祥的预感,他朝门子挥挥手,让他下去。

  今日这样的日子,自然穿的是正装,是以父子两不用去换衣裳。

  他看了眼许晗,眼里意味不明,路上的时候还问了句,

  “你在外头没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吧?”

  许晗莫名其妙,接个旨意,和她有什么关系?

  她还想知道大过年的皇上闹的是哪出呢。

  今日日子不错,她不想和镇北王顶,只是摇摇头,表示没有。

  镇北王‘哼’了一声,带着她往待客的前厅走去。

  宫中来使时正明帝身在最居中位置的不是许家先祖的遗像,而是一面形如筒瓦,精铁铸造的券书,上面用金漆填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