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养士第2/3段
这些天,马元义带着唐周来过几次,众人看太平道的大头领都跟郭斌交游,对郭斌更是愈发恭敬。
另外,王越更是成为了郭府的常客,堂堂天南剑仙的入室大弟子,给一个小丫头打下手,帮一群混迹江湖底层的人换伤药,说出去都没有人信。
郭斌虽看得心中酸溜溜的,可作为一个前世的小丝,他天生的自卑感使他不敢对董杏儿表明心迹。即使穿越到了汉朝,即使他如今家缠万贯,即使他已经成了高富帅,可毕竟时日尚短,他的心态还停留在当初小丝的角度,无法扭转。
况且,王越英姿隽爽,武艺高超,人又很骚包。站在他面前,会让人不自觉地感到自惭形秽。若在,这对金童玉女一个是天南剑仙的高徒,一个是杏林圣手的爱女,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因此,这个平日里行事果决,智慧睿智的郭斌,此时在感情上表现得幼稚而可笑,简直连小学生都不如。
对于马元义,郭斌心中很复杂。
一方面,他是黄巾道最重要的领袖之一,太平道作乱在即,黄巾之乱对中国的伤害无人不知。若是他现在就去告密,朝廷将马元义处死的话,黄巾起义的烈度势必会小很多。
可是他郭斌不是这种出卖朋友的人,其次他对马元义这种心怀崇高理想,而且甘愿为了天下苍生奔波劳碌,甚至甘愿赴死的精神所震撼。
况且郭斌现在不是一个人了,他后面还有郭家庄的几百号人,有伏龙山庄的几千号人。若是惹怒了太平道,谁知道张角会不会集结精锐先把他伏龙山庄灭掉?
另一方面,历史上会有唐周出卖马元义,不管他们内中有什么恩怨,也不管唐周有什么企图,他的叛变事实上沉重打击了黄巾起义,也在客观上降低了黄巾起义的烈度。
通常,对于一件很难决断的事情,一个懒人最简单的做法是:什么也不做。而郭斌就是这么个懒人。
待两个多月后,众人都好了个七七八八,这些江湖豪侠竟都学会了简单地处理伤口,什么头疼脑热的小病也能胡乱给自己开药,像换伤药这种小事儿更是不在话下。
看众人好得差不多了,郭斌便将众人叫到一起,道:“我与诸位,算是不打不相识。如今诸位伤已痊愈,郭某断没有拘着诸位的道理。这样,郭某给诸位每人千钱,诸位有人愿意回乡的,算作盘缠有愿意跟着郭某的,可到颍川阳翟县伏龙山庄去。报上字号,自会有人接待。随时前来,郭某扫榻以待,自此你我便是兄弟,有郭某一口吃的,断不会委屈了各位。”
众人都欢呼雀跃,称赞郭斌讲义气,急人所急。
于是这些人走了,回乡的少,大多直接去了伏龙山庄。想想也是,这个时代,若不是实在没有出路,谁愿意背井离乡,流落江湖?这些人又没混出什么名堂来,现在好不容易有了郭斌这么个辙,谁不是上赶着啊?
于是一番呼朋唤友,最后去伏龙山庄的江湖人竟达到了三百多。在阳翟主持大局的戏志才心中感叹:“主公果真非凡人也。”
后来知道这件事的郭斌也是心中窃喜:看来自己的一番努力没有白费。这可是三百多有武功底子的武林好手啊,上墙爬屋不在话下,偷鸡摸狗更是小事一桩咳咳,如今他们可能还只是处于鸡鸣狗盗无所不能的状态了。以后若是单独成军,在经过一番郭斌在电视上看到的二把刀训练方法,岂不就是汉代的特种兵了么?
这件事还有一件好处:p;另一方面,历史上会有唐周出卖马元义,不管他们内中有什么恩怨,也不管唐周有什么企图,他的叛变事实上沉重打击了黄巾起义,也在客观上降低了黄巾起义的烈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