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研讨第1/2段
文瑾眨着大眼,一脸天真地道:“老爷,你可以带着那些大户去韦家湾呀,他们看到只要几年,就可以把荒滩变良田,说不定愿意在河滩买地,荒地改造需要人力,失地的农人只要有活干,就会有饭吃……”
柳全汉只觉得全身血液沸腾,他怎么没想到这个呢?
文翰却提出反对意见:“这样不好吧?咱山阳这几十万亩土地,岂不成了几个人的天下了?到时候百姓手里寸土皆无,也不好。”
文瑾歪头想了想:“哥哥放心,河滩多大呀,那些大户哪里会买下这么多?再说,那里也不可能都变成良田,津河旧道里面的水,也根本不够浇灌。”
“钱文瑾你还有什么办法?”柳全汉问。
“还可以让普通民众去买地,或者不是购买,而是共同开发。比如吧,文翰哥在河滩有八十亩地,我出四十两银子,可以改造出来,那地最后,咱俩平分,一人一半儿,这样,山前那边,有些富裕人家,孩子多,家里地少,这样可以把部分子弟迁徙过去,缓解人口压力,津河旧道那边的改造也好动手了。”
柳全汉点头,这也是办法,可还有不足之处啊。
文翰也想到了,他对文瑾摇头:“这个不好,村子里若不能跟韦家湾一样,有个领头的,一盘散沙,根本没法达到目的。”
“哥哥,一盘散沙的村子,卖地的就多,抱团的村子,很快就会大变化,反正能安抚多少算多少,只要不是全津河旧道的人春天里都去逃荒要饭,山阳就不会乱,熬过几年,改造好的土地产出增大,有了粮食,还发愁什么?没饭吃的,给别人干活就成了,不像现在,家家没粮,津河旧道的人,想寻个出力换饭的地方也没有。”
文翰连连点头:“到那时候,老父台再派劳役,命人把没人的荒滩种树,山阳可就遍地绿荫,不愁饥馑了。”
这一场讨论,可以说,建立了如何改造山阳段津河旧道的基本框架,柳全汉暗忖,自己只需要和师爷好好规划一番,把这些补充完整,就能够实施了。
津河旧道,不止山阳一县,若是这边做得好,别的地方却乱起来……,到那时候,他柳全汉想不出名都不行,皇上肯定会知道他的。
想到这里,柳全汉只觉得心潮澎湃!
文瑾第二天回到家里,开始盘算怎样最大幅度的筹钱,她还想在河道边上,弄个猕猴桃园呢。
借给韦家湾的,一时还不了,若是津河旧道河岸真的开始动起来,她拿什么弄到大片土地呢?那细沙地,若是有了肥力,就是最好的种猕猴桃的土壤。
因为王举人要去京城参加春闱,文翰没地方读书,柳全汉不知怎么知道了,送来一封荐书。他朋友的亲戚,在和平陵府相邻的怀津府入云书院教书。
如云书院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梁中省名气很大,曾出了一个状元,还有八个进士,二十二个举人。
从山窝到入云书院,大概有四百里,往东南走一百里,到新津河河道,可以乘船,二百多里水路,下来只需要走十几里就到了,交通还行。
韦氏舍不得,可她还是理智的,知道儿子只有去好的书院读书,才能有出息,只好忍着不舍,为儿子收拾行李,让男人和弟弟,把文翰送去。
到了走的那一天,韦氏大概抹了半夜的眼泪,两个眼睛都肿了,文翰心里也很难过,轻轻拉了拉母亲的衣袖:“娘,你在家要保重身体,晚上灯光暗,就不要做活儿,家里现在什么都不缺。”
“嗯,知道了。”
“要是出了大事,你别太着急了,得派人找舅舅,不要像上回一样,舅舅第二天才知道信儿。他是有本事的,你清楚。”
“娘知道了,娘当时急得晕头,没主意。”
文翰最后,很郑重地道:“有什么事儿,多听听文瑾的意见,不要因为她小,就不当回事儿。”
“嗯!”韦氏强忍着才没有流下眼泪,送走了儿子,过了两天,才意识到儿子把自己弟弟和小侄子等同看待呢:“文瑾才多大呀,这哥哥当的。”说完,想到自己弟弟虽然比文瑾成熟,外面有人脉,可真的动心思的事儿,还真未必能够胜得过,愣了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
大山这几天,来了好几趟山窝,先是听说钱先诚被抓,过来查看消息,后来是对受惊归来的钱先诚表达问候之意,接着,便是带兄弟帮忙收割水稻。
他家的稻田,要比钱家的晚成熟几天,刚好还有时间。
韦成岚也来帮忙,很难过,轻轻拉了拉母亲的衣袖:“娘,你在家要保重身体,晚上灯光暗,就不要做活儿,家里现在什么都不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