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无心风月第2/2段
“娘舅认为我是理想主义,设若真是那样,我现在不可能待在北京。既然没有选择革命,那么袁世凯的话再难以入目,只要他还当一天总统,只要他还掌着大权,我就不得不去留意他的经济政策。”
何舜清的反驳显然是有些负气的,但孙阜堂之所以煞费苦心地相劝,只是希望何舜清能收一收棱角,把理想主义的愤怒用在实干上。然而这时,他也感受到了两代人之间跨不过的鸿沟,要叫崇尚文明生活的年轻人放一放锐气似乎是很难的。走到胡同口上,司机已经将车门打开了。
孙阜堂一脚踏在车内,刚钻进去半个身子,想了一想又退出来道:“舜清啊,别跟着我了。你来北京也一年多,说起来我仿佛还不曾好好地放你出来逛过街市。”
何舜清笑着一摆手:“不要紧的,这阵子虽然忙,我倒也不觉得无法撑持。等忙完这一阵,总会有时间的。”
孙阜堂的眼神慢慢黯淡了下去,显得有些没精打采的,摇着头喟叹:“我是老了,该看的、该玩的没有一样不曾经历过。”他随之一想,因觉得这话未必太抱悲观态度,于公于私都不大好,又放出十分的笑意来,解释道,“我的意思是,忙完这一阵,还有下一阵。总这样想,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去玩玩吧,总让脑筋转着也不好,兴许玩累了回去睡一觉,很多问题就能想到解决的法子了。”
何舜清听明白了这话的用意,不是作为上司说的,而是长辈对晚辈一点单纯的疼爱,不好拂了这份好意。便就答应道:“也好。说起来我见到的北京,不是半夜和清晨的寂寥,就是大白天里的忙碌。我还真没有好好地欣赏过景致。”
汽车灯一闪,把原本就烛火通明的街,更加罩上了一层清冷的白光。
滴滴两下车鸣声,瞬间盖过了堂倌的吆喝,和街边的叫卖。
何舜清站在灯红酒绿之间,向着四围一望,真有些不知该往何处去。他想到偶尔听人说起过,北京最包罗万象、出奇出彩的地方是天桥,便就问着路向天桥过去了。
###
到了天桥,只见道旁都是大芦棚,里面有茶座,也有火烧铺,还有卖牛羊肉的。若不细看摊主是怎样一手接钱,一手切肉的,光闻味道还真叫人馋。
每走几步路,就能遇上各路杂耍的、变戏法的、拉洋片的。
除了接地气的,还有中等人士爱进的小茶馆。木头屋子外,长着一排有年头的绿树,又高又粗的。正午时,可借此遮蔽烈日。试想一个晴朗而悠闲的午后,往这树下一坐,倒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去处。茶馆门口垂下两副蓝色的布帘子,在里头卖艺的、说书的,各种嬉笑怒骂、管弦丝竹只管往耳朵里送。
何舜清一个人逛着,越是见了有意思的把戏,越是觉得孤单,反而郁郁地起了些思乡之情。他正准备回去,却听见身后有人问道:“这不是何秘书吗?”
这倒奇了,他在异乡除了工作而外,几乎没有别的事,除了同事也就不认得别的人。怎样会有一位姑娘喊住他呢?
当他转过身时,心里不由感慨起真是无巧不成书,脸上便是一笑:“原来是宋小姐呀。”
宋玉芳欠了欠身,笑答:“您太客气了,叫我玉舫就行了。”
何舜清见她身边并没有旁人,便问:“一个人逛吗?真是巧了,我也一个人。说起来我是个来此客居的外乡人,也不知道哪里好玩好看,就会瞎逛。不如,我就跟着你走吧。”
宋玉芳自然应好。心头却有些打鼓,大概是因为从不曾和青年的异性并肩地在街上走过的缘故。可是,何舜清是个新派人物,就连宋玉芳自己也是受文明教育的,不该做扭捏的姿态。如此一想,也就慢慢地不紧张了。
两人一路走着,何舜清又道:“对了,我还不曾问过你,你上回考试感觉怎样,能过关吗?”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