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一朝天子一朝臣 047 审阅西域典籍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然而天尊教如此详细的记载,偏偏缺了各地总坛、分坛坛主及其他骨干的详细名册。秋仪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日毓璜顶总坛藏书楼之所以被翻动过,并非为了寻找宝藏,而是为了窃取这份比任何宝藏都重要百倍的名册——只要有了这本名册,便可在短时间内将邪教重新组织起来,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想到这里,秋仪之额头上已渗出一层汗水,连忙起笔写了一份帖子,派人火速送往幽燕王郑荣并钟离匡之处。

  其实秋仪之真正感兴趣的并不在此,而在于经由天尊教辗转而来的西域情报,因此凡是涉及风土人情及生产技术的书籍,他都要亲自查阅一遍。

  原来这西域同中原远隔沙漠瀚海,政治形式更是同中原大不相同。中原大汉王朝自然以皇帝为尊,中央设宰相、中书省、六部等机构管理全国,全国分为十道,每道又各分若干州县,形成树形管理体制。

  而西域则分为大小数十个国家,略强盛的大国也有十余个,每个国家都有国王统率,互相并无统属关系。而各国无一不信仰“阿丹努教”,此教设有一名教宗,权力甚大,可随意将包括一国国王在内的任何人开除出教,到时此国便会百姓离心离德、四方诸国都来攻击,因此这教宗也被称为“教皇”。正因如此,其他宗教在西域无法公开传播,天尊教这才转来中土发展。

  至于这西域经济也同大汉大相径庭。

  大汉以农桑为本,行商坐贾虽然富有,却是“士、农、工、商”四民之末,因此积攒下浮财之后,往往将购置土地并资助子侄科考视为正途。而西域则土地贫瘠,重商轻农,略积累下几个本钱就东赴天竺、南洋,西至大食、大秦等地买卖货物、赚取差价。至于大汉、日本、朝鲜等国,其出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在西域及大秦极受欢迎,一旦倒卖成功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然而从西域至中原,无论水路还是陆路,无不远隔千里、危险丛生,冒险前来的往往是九死一生。

  因此这西域农耕技术远不如中原发达,粮食作物种类也不及中原繁多,全靠一种无论土地干旱肥沃、无论气候潮湿干燥都可在地下生长的作物为主食。衣料也不过棉麻而已,丝绸面料则需从大汉进口,十分昂贵,非高官富商不能穿着。

  至于铸造刀剑兵器之法,秋仪之对此最为在意,西域也有专门书籍记载,可细观之下却大失所望。原来这西域制造兵器方法分为两类,一种是大量制造寻常兵刃之法,另一种则是专门打造神兵利器之术。

  这量产之法无非是用熟铁浇筑,再略加锻造打磨,与中原铸刀之法别无二致,甚或略显简陋,想必其一般士兵所用兵刃质量也不过尔尔。

  另一种则要大费周章,先取极优质的铁矿熔炼精熟之后,随上好松木炭埋藏于地下,经过数年或十数年时间再挖掘出来。掘出的熟铁大多腐烂生锈,但其中偶有吸收了土精木华的便被称之为镔铁,以待大用。将这镔铁反复加热锻打并在醋中淬火,再经手工精心磨成刀剑形状。最后以金石试刀,若刀身过于坚硬的便会立时绷断,只有极少数分金断玉而刀锋不损的,才是最终成品。

  读到这里,秋仪之不由地自己抚摸起身边的这把宝刀,没想到要打造这口削铁如泥的宝刀竟要如此劳心费力——难怪刀鞘刀柄如此朴素,此刀本身便是一件无上至宝,再另加装饰便是画蛇添足。

  可如此复杂的工艺,同时打造上百口刀也未必有一口成功的,更勿论是大量制造装备军队了。这道理竟同用武林高手拼凑一支军队别无二致,无非镜花水月罢了。

  秋仪之正失望间,翻开另一本书却让他耳目一新。

  此书介绍的乃是攻城破墙之法。原来这西域多为沙漠戈壁,没有大量乔木制造云梯、撞锤、石车等大型器械,攻击城市全靠挖掘地道和炸药爆破。西域人善于挖地打洞秋仪之是早已心中有数了,书中也记载得极为详细,如何选择下铲地点、分辨方向、清运砂石、防止塌方等无不不厌其烦、条分缕析地介绍得清清楚楚。

  这炸药爆破之法就更加简单,无非是将炸药塞满一口大缸或坛子,选择城墙薄弱之处点燃引信,便可将城墙炸塌。秋仪之见这书中明确记载炸药乃是从中原传入的,便想大汉运用火药不过是制造鞭炮焰火;而西域人刚刚获得此物便想到以此攻城掠地,如此好勇斗狠,真不愧是未化之民。

  除此之外,西域造船架桥、印染纺织、铸造盔甲、建造城池之法也多有记载,然而仪之观之则大多不如大汉的先进细致。一想到自己花费多少心思力气,不远数百里从河南运回的书籍,居然并没有什么大的用处,秋仪之不免有些气馁,再也无心细查,便催促着众书办尽快将藏书审查完毕,交差了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