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顺势而为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好,甚好。”文昌举示意手下开题,“闲话少叙,现在开题。开题之后,各人入得单间,不再自行出入。”

  话一说完,便有二人抬出一块帘幕,帘幕上面便写有今年的试题——刑赏忠厚之至论。

  题目一出,众学子顿时议论纷纷。

  文昌举朗声说道:“尔等有何不解之处,尽管提问。若无疑问,就可以回去答题了。”

  大夏科举通常要考四个科目,诗赋,经义,论,策。策一般是在殿试之上。诗赋,经义,论三个科目,是在试卷之时。“国家以科目网罗天下之英隽,义以观其通经,赋以观其博古,论以观其识,策以观其才。”以试诗赋考查应试者的文学才情与审美能力,以试经义考查对经典义理的理解与阐释,以试论考查应试者的学识与见解,以试策考查解决时务的识见与才干。

  因大夏对士子的选拔更看重学识与见解以及识见和才干,再加上欧阳明极力反对以诗赋之才作为录取进士的标准,大夏科举重经义与策论而轻诗赋。

  有考生只看了一眼,便负手而去,自以为明了了题意。也有考生思忖良久,才露出会心一笑,也转身离去。片刻之后,考场之上还有大半考生驻足,有人摇头晃脑念个不停,有人皱眉思索,有人背手而立,有人转来转去。

  “这位仁兄,依你之见,该如何点题?”一名年约五旬的老者朝张厚拱手施礼,他两鬓花白,老态龙钟,却精神饱满,“在下姓吴名永旺,泸州人氏,今年是小老儿第十五次科举了。惭愧,前十四次皆未高中。”

  “今年第十五举?恭喜吴兄高中进士。”张厚拱手回了一礼,调侃地一笑,“吴兄不必再费心解题了,只管在试卷上随意写写画画,或是题诗一首,便可高枕无忧得中进士,何必再劳神费力?”

  大夏有恩科特奏名,凡应试十五举以上未被录取的,可不再经过考试,特赐本科出身。

  吴永旺拂然变色:“竖子不足与语!哼,哼,哼,老朽虽老,志向犹存,况且应试本是国之大事人之大事,怎能玩笑?”

  张厚见状,哈哈一笑:“老汉不足与语。”

  沈包忙道:“吴兄不必动怒,张兄并无恶意,只是调侃之语。此题以我之见,应该从轻刑而重赏来点题……”

  “倒也有几分道理。”吴永旺瞬间气消,抚须点头,一脸思索之意,“不过,总是觉得有所欠缺,不知道哪里不够透彻,哪位仁兄可以再为老朽指点一二……”

  考生之间,在没有进入单间之前,也可以就题目讨论一二。是以主考官在上,考生在下,互相切磋或是直接向主考官发问,都是正常之事。

  他不发问还好,一发问,周围考生转眼又走了十之四五,只剩下了不到几百人了。吴永旺站在全是少年才俊的考生之中,颇有鸡立鹤群的感觉,他自嘲地嘿嘿一笑:“也罢,也罢,既然你们都嫌弃我老而不死是为贼,我闭嘴就是了。”

  “吴翁,在下对题目有一知半解的想法……”

  吴永旺颇为失望,沧桑而风霜的脸上闪过浓浓的失落,也是,即使是他高中进士,也很难再有机会高升,论若远大前程,自然比不上来日方长的少年青年考子。他转身就要离去,孤单的背影满是无奈和落寞。不想才一迈步,身后就传来了一个少年郎君清脆且轻快的声音。

  吴永旺回身一看,是一个一身灰色布衫,唇红齿白,相貌英俊的考子,他虽衣着普通,却难掩眉间英气和一脸友善笑意。

  吴永旺拱手一礼:“兄台请了。”话虽如此,他却并不对眼前的考子抱有太大希望,只是想应付一下了事,“未请教兄台高姓大名?”

  考子还了一礼:“在下姓夏名祥。”夏祥并不在意吴永旺眼中一闪而过的搪塞,他也不在意周围考子纷纷投来的质疑、戏谑或是不以为然的目光,从容地说道,“刑赏忠厚之至论——出自《尚书》孔安国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依我之见,此题的要点在于疑罪从轻,而不是轻刑重赏之意。”

  沈包本来已经走出数丈之遥,听到夏祥之话,蓦然站住,回身朝夏祥深揖一礼:“夏兄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若我得中状元,必是你的提醒之功。多谢。”

  张厚和沈包并肩而行,也同时站住,他却并没有回头,思忖少许,暗暗点头,嘴角闪过一丝会心的微笑。

  周围考子静默片刻,忽然纷纷叫好,不少人向夏祥拱手致意。

  吴永旺先是一愣,低头想了良久,忽然抚掌大笑:“妙,妙极,夏兄一语,在下如醍醐灌顶。夏兄如不嫌弃,自今以后,我奉你为师。”

  “不敢,岂敢。”夏祥摆手一笑,“吴翁过谦了。以吴的考子,他虽衣着普通,却难掩眉间英气和一脸友善笑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