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商队第1/2段
余墨痕毕竟跟涂廉他们厮混了许久,多多少少掌握了一点这些商队的逻辑。听老板这么一提,余墨痕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也立刻明白了为什么他会被称为“老板”。
掌控了千岁金,便掌控了所有的国家(注1)。在千岁金远超普通燃料的动力支持下,大齐帝国拥有偃甲装备的军队,在战场上已经处于不败之地。而自从偃机从权贵的堂前驶入寻常百姓家以来,千岁金近乎神奇的效果被大众所知,很快便几乎成为了硬通货。
这种神秘的燃料,不仅仅是图僳人从古至今所崇拜的大地的血脉,也不仅仅是维持着偃甲和偃机运转的“蕴行金脉”——它简直已经快要构成大齐帝国的经济命脉。
官府自然要亲自垄断,号称官营,硬是将这条命脉收入手中。
然而利之所在,人共趋之。平民私自贩卖千岁金固然是重罪,但为利而舍生忘死者,历朝历代,难道少见?私贩猖獗,刑罚亦不能止。
更要命的是,大齐帝国自身虽然也产千岁金,矿藏却并不能称得上丰富。
大齐帝国之所以能掌控千岁金,靠的是周边各国难以望其项背的强硬技术,有本事将性质暴戾、一点就着的千岁金管束服帖,加工得更加稳定高效。因此,从前大齐帝国还没攻下盛产千岁金的一众蛮夷之地时,对方只需斩断千岁金的流通之途,便能叫帝国吃上不少苦头。
而今这些地方虽然收归帝国,比如蚩鲁山一带,矿区位置相对集中,并且距离帝国腹地甚远。这于管控而言,当然方便;运输起来,却是天大的麻烦。
于是千岁金的经营,就从官府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宽成了官收官销。
有本事挖出千岁金的人,只要肯上缴官府,官府也乐得白赚一道利息;若是不肯,则要看挖出的那点千岁金是否入得了官家的眼。
反正,就算真的有人打算靠着千岁金占山为王,在帝国偃甲军足够碾压的实力面前,也不过是个笑话。
所以,老板要卖千岁金,最保险也最长远的做法,就是卖给官府。
然而,面对帝国垄断式的管控和压榨,要谈出一个不叫卖方黯然放弃贩卖千岁金这条路的价钱,自然是难上加难。
这位看起来浑身上下都透着沉稳的老板,在这件事上,却出了一个奇招。
余墨痕亲耳听见了,他说的是“雪山中出产的千岁金”。
雪山中是否真的能够出产千岁金?
以余墨痕近几日的经验,恐怕答案仍是未知。
毕竟,就连长期在山中出入的“老马”丹桑,都只知道有一片盛传埋藏着传说中沾了仙气儿的千岁金,他自己却绝对没有见过——但凡那雪山脚趾边的村庄里有任何一个人在山中发现过千岁金,近水楼台先得月,山民们绝不会仍以做“老马”这种拼命而廉价的方式谋生。
但人们是否仍然认为雪山中有千岁金,并且还相信这种特殊的千岁金很有些神奇之处呢?
余墨痕从小到大,听过的这类传说,简直不要太多。
即便已经有像丹桑、涂廉他们这样的人,有本事走上蚩鲁山的顶峰;但雪山和人的较量,仍然是雪山占上风——多少人前赴后继,连命都留在了雪山之中,而山却依然在那里(注2)。
所以,雪山那种神秘而致命的吸引力依然存在。而对于山中的千岁金、或者别的什么产自雪山的玩意儿来说,只要雪山的吸引力仍在,这些东西的神奇和特殊之处,就不证自明。
即便这千岁金与山下的矿藏没有什么两样,采金、加工、炮制这一路工序中有那么多不确定的因素可以归咎,谁又会去质疑据说被神仙折腾过的千岁金本身?
余墨痕相当肯定,老板的奇招,就是借助官府压榨利润的体系,将这千岁金的产地流传开去。
反正,过了西凉官驿,商队就上了官道。到时谈个合适的价钱,将这名气渐大、也逐渐烫手的神奇千岁金甩手丢给官府,这桩买卖便做完了。
至于这支队伍从蚩鲁山的雪峰上带下来的千岁金,是否真的原本就产自雪峰,又有谁会拼上性命亲自去追究?
余墨痕心下正颠三倒四地想着这些事情,前方忽然出现一条岔道。
或者,应该说他们走的才是岔道。因为,前方叉出来的那一条,才更接近官道的样子。
分岔口上,已有些马车等在那里。
老板就道,“小张、小丁,带着货跟我去西凉官驿。”他又拍了拍一向跟在他身边的几个得力手别的什么产自雪山的玩意儿来说,只要雪山的吸引力仍在,这些东西的神奇和特殊之处,就不证自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