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回家的路第1/2段
京师到铁狮子城不远,但从铁狮子城到朱家集还有距离。
远远的经过了那座著名的铁狮子的时候,朱厚照的心绪突然就有些澎湃了。
说实话,对于回到朱家集他是较为忐忑的。
因为那位爷爷,是从小把他带大的。
记忆中的朱厚照,从小就被爷爷提溜起来习武、练字。
毕竟老朱家四百余年,门口的楹联上可是实实在在的挂着“一门八进士,文武双状元”的。
能有这份殊荣还传承到现在的家族,国内就没有多少个。
老头子虽说是早年参加了各种战争、斗争,可他没出过留过洋,不喝洋墨水的六老太爷依旧恪守着老旧的传统。
大约也是得益于他的这种言传身教,在这种传统之下朱家出的读书人和从军不少,甚至村里哪家没挂上一个“光荣之家”的牌匾,那都不好意思开门见人。
朱家的规矩大,六老太爷就是朱家这份规矩的守护者之一。
于是朱家虽说有往海外开枝散叶的,但无论哪支回来祭祖都得按着老太爷的路数走。
不然大嘴巴子给你抽出去,村里都不叫你呆。
朱家集是个开放,却又相对封闭的村落。
开放,是外面有的朱家集几乎都能找到。
比如小汽车、电视机、电冰箱、酒店、茶楼、饭馆……等等,路也是早就有海外的支脉回来祭祖的时候,就修好的水泥路。
甚至县里还专门开了一条公交线,往返于朱家集。
朱家集每年考出去的大学生乃至留学生也比其他地方多,甚至村里还有几个退休的老学究,没事儿就被大学邀请去讲课。
毕竟是耕读传家,好歹还是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人物的。
可同时朱家集又是以武传世,所以村里也没少身手高超,从部队里退下来的汉子。
说朱家集相对封闭,是因为朱家集几乎自行完成了大部分需求的闭环。
甚至学校里的大部分老师,都是朱家集自己人担当。
偶尔退休在村里的那些老学究们,还去给孩子们讲课,体育老师更是那些退役的老兵。
不仅家传的拳得学,军体拳、擒拿、捕俘术……都练的像模像样,朱厚照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
直至读了高中,他才真正的从朱家集走出去。
但走出去县里,感觉还没村里舒服。
一则存在了数百年的朱家集,早已经规划的十分完备。
村子里几乎都是屋龄数百年的老屋,地上铺设的都是青石板道,村中心有着引入的河水形成的池塘,这池塘还是活水。
暗渠又很好的为村里提供了排水,池塘周边则是修着凉亭、种着垂柳。
高大的祠堂是村里最中心,也是最瞩目的建筑物。
即便是到了现在,村里还跟古时候一般有人值守打更,虽然村里早已经装上了大量的路灯。
环境上就比后来规划起来显得乱糟糟的县城,舒坦多了。
其次物资来说县城跟朱家集差不多,菜、肉什么的还没朱家集自己种的新鲜,也比村里更贵。
朱家集四百多年,很多村里老人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于是各地的美食和饮食习惯也带回来了不少。里几乎都是屋龄数百年的老屋,地上铺设的都是青石板道,村中心有着引入的河水形成的池塘,这池塘还是活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