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上市】(1)品牌的能量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因为刘公子的义举,淇奥演艺集团在“陈晨风波”里搭上了刘拜文学奖的顺风车,《上书》作为刘拜代表作,其影视化项目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什么叫空前的成功,按照公众的理解,就是票房数据刷出了历史新高度。没有暗箱操作,没有幽灵场,每天报过来的实际票房数据都是一场开门红,刺激得很。

  自然,漂亮的市场数据,也得归功于好的内容支撑。

  这还得从头说起。

  《上书》影视化项目在策划的第一轮论证会上,首先需要确定的,便是先做电影呢,还是先做电视剧。

  电影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打品牌。

  电视剧则等于是入行影视的基建工程。

  以唐青悠一贯稳妥的性格,大家都觉得她会先试水电视剧,再去投制电影。

  但这一次,唐青悠并不是这么想的。

  她觉得传统电视剧市场和网络电视剧市场已经呈现合并的态势,既然剧人计划和艺人计划已经成功捆绑网络影视平台,打下了基础,主流渠道就没必要再死磕电视剧市场。此外,唐青悠也考虑到今后将剧人计划的口碑佳作提到主流市场上来,那么,舞台剧转化电影的操作难度,可比电视剧要显得快准狠。

  当一个机构越来越庞大,每个项目在运转过程中所调动的人员、部门、资金、流程都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简单明了的操作方式更适合大机器的程式化生产及质量把控。

  黄绿光与唐青悠在体裁选择上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其后,两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把控,更是表现出了原则性的高度一致。

  相比之下,邹见锋这尊“财神爷”在《上书》电影剧组几乎是全程带着计算器,拼命控制成本,愁得抓秃了脑袋。

  就这样,在出品人唐青悠、制片人邹见锋、艺术总监黄绿光长达一年的磨刀之下,高度一致的“内容为王”原则贯彻了电影的制作全程,电影《上书》一经面世,便是“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光芒。

  《上书》所描写的非常时期中国人齐心救国的故事。乱世中“有国才有家”的信念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涌动,“龙的传人”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极是热血、深为动人。

  黄绿光担任艺术总监忙到几乎飞起,为确保制作质量,放弃了出演男主角的初衷。但他实在太爱这个本子,开机之后还是忍不住给自己安排了一个小角色。

  这一次,黄绿光一反温文儒雅的大众形象,出演了大刀王五。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电影上映之后,黄绿光光拿各大电影节的最佳男配奖杯,就拿到了手软。

  连唐青悠都感叹说:“这年头,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重了,什么爆款都有可能啊!”

  在影视产业全线冷清的时候,《上书》逆市上扬,取得了空前的好口碑。唐青悠决定趁热打铁,董事会清一色地举手同意,纷纷表示:好题材电影是可以多做!电视剧市场也不妨开拓开拓……

  唐青悠摇了摇头。

  大家这回都没跟上唐青悠的节奏。

  以宇辉吴董为首,淇奥股东们几乎是捂着心脏在请问唐青悠:“那咱们到底又要做啥了?”

  唐青悠一口气扔出来两本厚厚的册子,又把大家镇住了。

  她秀出来的,居然是华人大剧院的并购案及自制大型歌剧《图兰朵》的策划案。

&e大电影节的最佳男配奖杯,就拿到了手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