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上海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到黄浦江口了!”

  从北京而来的船队终于能在这里停泊,船工们也突然开始忙碌起来,有人在调整船帆,有人听着听着船主的口号,缓慢地让船只放慢速度。

  孙元化闻言便缓缓地船舱中走了出来,他脸色苍白,看来这段时间过得不甚如意。

  “孙大人,一路上船只颠簸,不过马上就要到上海县的码头了。按照计划我们要在这里停留十天左右,到时候您也可以上岸休息一下。”

  这时一个身着青衣,年逾四十多的船主走了过来。

  他自然知道自己船上是何等的大人物,因此丝毫不敢怠慢,唯恐孙元化对其有些不满。

  “如此便好,不好这海运居然如此之快,我们九月十五日从天津府出发,这才刚过十月就到了松江府。如此速度真的让我意想不到。”

  那个船主见眼前的孙大人惊讶于海船如此之快,他闻言便不以为意的说了起来。

  “呵呵,就这还算慢的了。虽说海船路上一路颠簸,待着确实有些无聊,不过这速度确实快的很。

  一般从北京到南京,快马加鞭也要半个月,如果拉上货物那至少得两旬以上才行。但海船不同,满载货物,只要有风助力,最快一旬便可到了,如果慢的话最多也就两旬。”

  孙元化越想越惊讶,之前海运之利他也有所耳闻,但现在亲身体验后才知道其中的好处。

  想到这里不由心想,如果漕运如果走海运不由那该多好,哪知道得省下多少花费。

  “既然这么快,那如果漕粮如果走海陆北运,那岂不是方便的很。”

  那個船主一听孙元化这话,也明白他什么意思了。不过这种事情他可不敢乱发表意见,于是他稍作思考后缓缓道:

  “这个小的就不敢保证了,不过小的想来漕粮不同于其他货物,最重要的可能不是快捷,而是其中的损耗和安全吧。

  大人有所不知,这海运虽然快,但万一遇到什么大风海浪,是很容易有倾覆的可能的,如果私人船只那也只能自认倒霉了。但小的便想,如果漕粮海运,万一出现这种问题该如何是好呢。”

  孙元化闻言惊讶的看着船主,他万万没有想到此人居然还有这么一番见识。

  他说的很对,漕粮跟海运考虑的问题不一样,一个的任务是要把漕粮安全的送到北京,而一个则讲究快,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如果漕粮海运,则就如船主而言,就要考虑损耗、安全甚至是船工生计的问题,不是随便说改就可以改的。

  孙元化想到这里也不再询问船主了,而是继续跟船主闲聊些其他话题后就上了船首。

  “孙大人,我们待会进入的是黄埔河,沿河而上就可到上海县停泊,到时候您可以在那里下船即可。”

  孙元化闻言点点头,他对于上海县并不陌生。

  因为他的恩师,工部尚书徐光启就是上海县人,其世代在上海居住,也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他这次来上海的任务便是要帮徐光启送信呢。

  “原本上海县也是富庶之地,现在看来更加富庶了。”

  孙元化远眺远处,就见目前海上已有数十艘船只等待进入黄埔河,渔船、货船、沙船都有,这种阵仗他以前是万万没有见过的。

  “都是陛下之功劳,这上海县在元代本就是设市舶司,随后又在此地设立总管海运粮赋的都漕运万户府。

  只不过我国朝以来实行海禁,海运不兴,这才让上海县埋没了不少。自从开海以来,朝廷在此地设置关税,鼓励海运一时商贾云集,竞相出海贸易。

  现在这数十条船都算少的了,我记得上次来的时候,可是有数百只沙船进出港口,装卸货物。

  我之前就跟松江府的船主聊过,说目前本地沙船业就拥有上千余船,水手一万余万,本金高达数百万。”

  船主平时就在海上贸易多日,自然对还朝廷的开海之策十分赞同,要不是开海了,他商贸还得偷偷摸摸呢。

  孙元化对此倒不是很意外,他本就是南直隶人,自然知道松江府以及上海县的富庶。

  松江府与苏州府并为天下重赋之地,仅松江一府,岁赋京师至80万,其在上海者16万有奇。重以土产之饶,海错之异,木棉、文绫,衣被天下,可谓富矣。称之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都不为过。

&ems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