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2/2段
辟雍内,朱由校一边看着大殿内的布局,一边头也不回地说了起来。
“陛下,这都是臣分内的事情,臣不敢要什么赏赐,就是现在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臣,让臣拿不定主意。因此臣想着陛下陛下既然在场,因此想请陛下帮微臣做一个决断。”
朱由校一听这话,当即扭头望向孙慎行,饶有兴趣地问道:
“爱卿有什么疑惑,可以详细说来。“
“陛下,去年您要改制国子监的时候,就曾提出要设置讲学制度。只不过讲学之事,虽然在民间可以说是蔚然成风,但在我大明朝廷却鲜有作为。
更何况现在还要在国子监内讲学,究竟该请谁来,臣实在拿捏不准,因此还请陛下给示下。”
此言一出众人当即明白,今天的重头戏终于要来了,于是纷纷望向皇帝,想听听他的意见。
而朱由校却显得不急不慢,这件事他心中也有决断,但也不急着这么早说出来,于是他扭头望向孙慎行,揣着明白装糊涂道:
“这件事有什么可烦恼的,直接选择大儒过来讲学即可。”
“陛下,儒学虽然是正统,但自大明开国以来,士人心思各异,对十三经的阐发各不一样。因此各学派对于十三经的注解也纷纷不同。更有甚至只要不持己见,视同异端,此乃道统之争,不容有半分有失。
而国子监乃我大明最高学府,无论请谁去讲学,岂不是代表朝廷与官府对其的认可。所以此事千万慎重,不容有半点闪失,不然又争端四起,党同伐异。”
孙慎行一边说着,在场众人也是暗自点头,此事皇帝可能不清楚,而他们是最清楚不过的。
“我只记得大明朝廷尊奉程朱理学,而武宗朝,王文成(王阳明的谥号)龙场悟道,大兴心学。现在我大明儒家之学无出理学与心学者。难道其还有其他分野吗?”
朱由校一边说着一边望向刘宗周,继续说道:
“刘爱卿,早知道你是大儒,那就你来说说,现在除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外,难道还有什么学派吗?”
刘宗周闻言沉思良久,随后缓缓出列,对着朱由校缓缓道:
“陛下所言甚至,其实现在大明儒家之学,无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其右者。其中程朱理学至广至大至精至密,我朝学子不敢有所改动,只能有所增减,只不过其大多都是关于气理之学、格物致知之学的争论。
但陆王心学心学却非如此,自从王文成去世以来,其学说被其门徒进一步阐发,其流派多种,内容也与陆王之说大不一样了。”
这个朱由校自然是知道,他早就听说现在的心学被分为了好几个流派,每个流派的主张大不一样,相互攻讦。
但偏偏因其内容简单易懂,接受门槛低,哪怕朝廷对其不断打压,但其还能在民间广泛传播。因此陆王心学是朱由校整顿儒学、创立新学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没事,朕有的是时间,你就把陆王心学的那些流派好生说一下,也让朕听一听。”
朱由校说完便坐在辟雍的龙椅上,郑重其事地望向刘宗周。
刘宗周也没想到皇帝会这么说,但话已至此,皇帝既然问了,那他就说个清楚。
“陛下,自王文成去世以后,其门徒有六十多人。这些“王门弟子”,继承王阳明的讲学传统,便到处办书院,传播王学,现在已有将近百年。
这些学派按照师承的地域为界线,将阳明学派粗略地分为:浙中王学、江右王学、南中王学、楚中王学、北方王学、粤闽王学、泰州王学等七派。
但如果要说其影响最大者有三种,分别为浙中王学、江右王学和与泰州学派。”
伴随着刘宗周的讲述,在场的气氛也越来越凝重了。
在场的所有文官虽大多是尊奉程朱理学,但也有暗中学习陆王心学的。
但陆王心学从创建以来,其一直不被朝廷所认可,也被有些程朱理学的卫道士视为异端学说。因而一直在民间传播,而朝廷却鲜有提及。
但孙慎行这一次询问,无意间却让阳明心学第一次摆在了皇帝与内阁诸人面前,成为了众人的议题。
因此在场的所有人都隐隐有种感觉。
那便是刘宗周的这次讲述,一定会改变着什么。
但究竟会怎么改变,改变什么,这一切就要看皇帝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下面要对儒学进行改革了,提出新学。但这个内容略微有些烧脑,需要查一下资料。所有第三更拖一下,明天中午十二点之前发,大家晚上不要等了哈。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