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独木难支(七)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他现在是雪狐大队的人,也就稍微迟疑一下,点头答应。薛茹没有再说什么,而是示意向文斌在这里等着。做这些安排的时候,日军飞机摇摇晃晃的飞走了,他们投光,时间也到了,没办法只好返航。

  薛茹摆摆手,田家胜带领自己的中队,在蓝汛周他们手里接过一部分子弹,迅速向顿悟寺跑去。顿悟寺就是一个不大的寺庙,周围有不少寺庙的产业,形成一个村庄一样。和桥亭宅成犄角之势,守卫这一段河岸,防止鬼子向纵深进攻。

  寺庙里还有和尚,但山门已经打开,周围的围墙还算是完好,比侧面的桥亭宅强多了。

  既然在这里埋伏,种战斗田家胜和张彤都不陌生,立即把全连散开,抢占制高点,布置机枪火力点和交叉火力,封锁侧面的道路,特别是进攻桥亭宅的道路方向。

  炮击刚刚减弱,蓝汛周带领三个中队,扑向了第八0团修筑的阵地。可登上阵地的这些士兵,根本看不到阵地的样。费劲挖出来的战壕,被飞机大炮夷为平地,只剩下一些巨大的弹坑和浅浅的壕沟。

  三个中队长没有时间修筑阵地,单兵卧倒撒开在弹坑和战壕中。根本不用望远镜,鬼子的步炮协同还算可以,在炮火延伸的时候,日军已经乘坐橡皮艇度过蕴藻浜登上岸向前进攻。

  指挥进攻的是日军第1八旅团长井出宣时少将,虽然给中国军队很大杀伤,但日军几乎没有前进。第1八旅团是经过补充之后又一次投入作战,每个联队是三个整编大队,两千五百多人。

  连续两三个月作战,日军方面已经明白,上海地区作战,中队进攻是不解决问题的,每一次进攻都是以大队为单位,否则进攻就是失败。

  日本参谋本部已经明白错在哪里,不应该逐次增兵,要是一次投入足够多的军队,可能上海早就占领了。

  这种思想很快贯彻到基层联队,所以每个指挥官都不再轻视中国守军,进攻都是以大队为单位。

  这是试探进攻,局限于橡皮艇数量,第一次只能过来一个中队,紧接着第中队。一连三个中队过河,在宇昭君安中佐的指挥下向中国军队阵地进攻。

  军事作战衔接配合至关重要。显然日军的步炮协同也一般,地空协同更加不行,进攻战相互之间有一些脱节。可就算是如此,中国军队僵化的指挥也不是人家对手。

  对薛茹来说,国军根本不是战术思想落后的问题,根本就是不长脑子的行为。只要指挥灵活一点,根本不愁打不过鬼子。

  后世有雷达,有无线电通讯,甚至遥感技术和卫星技术,全球gps定位系统,精确打击下,部队照样有还手的能力,何况这个时候。就日本还是一战时期的武器和战术,简直就是垃圾一堆。

  要不是有强大的自信,薛茹哪敢用五百人进攻夜袭日军一个联队两千多人。连续不断的胜利,不但雪狐大队自信心暴涨,就连薛茹也是信心满满。

  不断回想自己知道的后世对日军战术总结,一边很据战场变化进行调整。可以说薛茹连日军的心理都估计的差不多,战斗又怎么会不胜利。

  宇昭君安中佐倒是不这么担心,他这是试探进攻,也是掩护后续大队渡河。同时也无数次证明,在飞机大炮的轰击下,中国军队所剩无几,抵抗力量不会太强烈。

  这几个月战斗,基本都是白天皇军依仗飞机大炮战车,占领重要地点,夜晚中国军队在以几倍的伤亡夺回来,周而复始的循环,直到中国军队伤亡不起后撤。

  这一阵炮击和轰炸,宇昭君安中佐认为守军阵地上不会有多少人了。进攻并不是太谨慎,部队兵力散开,成几十米宽的进攻队形向前进攻。

  当距离阵地三四百米的时候,在望远镜能看到中国军队进入阵地,但是数量不多。当进入二百米的时候,阵地上一声枪响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