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黑泽瘗域 第十七章 洪辩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什么意思?”大家面面相觑。

  这天平做得这么大,还要拷问,拷问什么,想拷问谁?

  “很显然,这是要考验众人的智慧,或者是要检验其它什么东西。

  总之,这个墓主人也清楚,他死后漫长的岁月里,想要保证这个墓一直隐秘潜藏也不太可能。

  虽然被发现,怎么也不能让闯进墓里的人就这么容易过去,所以就要考验考验来人。”

  白云飞边说出自己的猜测,边不停地移动着手电光,将这个石碑前后左右都照了个遍,检查得非常仔细。

  然后又移动着手电光,仔细地查看这个石砌通道口的另一侧。

  “哈,看!看那又是什么?!”白云飞兴奋地大叫道。

  大家把目光从“拷问天平”石碑移开,聚在了白云飞的手电光照射位置,并聚拢过来。

  原来在通道口另一侧这里,在这边的凹陷处,也有一面石碑。

  但这个石碑材质却不同于前一个石碑,并非是油页岩所刻,而是由砌成通道的花岗岩条石材质的石头刻成。

  只见这个石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字,而这上面的字,众人还能认出来一些。

  这些字虽然是繁体字,其中一些也非常生僻、晦涩,但毕竟要强于那天书一般的大篆,通篇读下来后,居然也能明白个大概。

  原来,这篇文字是藏经洞里那个塑像本尊,洪辩留下来的。

  碑文主要讲述了他的生平,和他是如何发现这第十七窟,并将其作为自己死后的影堂。

  洪辩,是敦煌僧人。

  俗姓吴,亦称吴和尚、吴僧统,其父名绪芝,母亲为南阳张氏。

  吴洪辩幼时出家,很有辩才,精通蕃语,传译佛典,精研唯识。

  任大蕃沙州释门都法律兼摄副教授十数年。

  大中二年848年,民族英雄张议潮在敦煌起兵,推翻吐蕃在河西的统治。

  适逢其时,吴洪辩以其河西地区僧团最高领袖的威望与地位振臂一呼,僧兵在其感召下蜂拥而起,配合张议潮义军讨伐吐蕃,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在碑文上提到,在他潜心理佛的一生中,从不为浮华所迷惑,三十年如一日,清静修行,大力弘法。

  在他的领导与主持下,敦煌一地译经不已,讲经不断,法会频繁,开窟不止。

  洪辩在此时期又主持开凿了又一大佛窟,即今敦煌莫高窟的第十六窟后世亦称吴僧统窟,当然,碑文上肯定没有此记载。

  并在开凿第十六窟的过程中,在其甬道北壁发现一处以前便存在的秘室,并有秘道相通。

  于是洪辩便带人多次进入秘道,研究其真相。

  但经过众多机关、消息,折损数人后,至“拷问天平”时,便再也无法通过,至死也未能解开这个通道通往哪里这个谜。

  而当时正值战乱,也没太多时间研究这谜一样的地下通道。

  且因为弄清这个通道的秘密,已经折损了一些僧侣和信众,本打算先出去休整,择日继续纠集众人继续探索。

  但常年的兵荒马乱,随时要应对战火流民,难得一时太平,便就此搁浅。

  待到后期,虽然这河西地区稍有安宁,但洪辩已年老体衰,诸般杂事,应接不暇,颇耗精力。

  而洪辩又决定利用晚年余暇一心理佛,不问它事。

  便将这仍未解开谜底的通道命人封闭,以免好奇心盛或贪心利欲之人有所图谋,再酿成大祸。

  后又差人修成禅室,一心在此修禅悟道。

  后来待他即将圆寂前,他已感时日无多,便嘱托随众将此禅室改成他的影堂,还特意让人将此碑立于此处,警醒后世闯入之人。

  后封堵位于影堂处的通道口,命人在其圆寂后立上告身碑,以此封闭秘密通道口,以作屏障。

  在洪辩圆寂后,为了躲避战乱,后世的僧侣们怕当时的那些经卷、典籍受战火迫害,便将其大量堆积其感召下蜂拥而起,配合张议潮义军讨伐吐蕃,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