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战淮上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六一”战斗后不久,肖县成立了“肖县抗敌纵队”,各县均成立了自卫团司令部。与此同时,又成立了“豫皖苏边区保安司令部”,作为地方武装的统一领导机关,以便加强地方武装建设。

  7月初,为贯彻中央军委“向西防御,向东发展”的方针,司令员彭雪枫和参谋长张震,率四纵大部兵分三路,沿淝河、涡河第二次进军淮上。至月底,开辟了以龙亢为中心,北濒浍河、南抵淮河的淮上地区,建立了中共淮上地委和淮上办事处(行署),所辖怀远、凤台、蒙城、宿南、宿东等县区先后成立办事处(抗日民主政府),标志着由中共领导的淮上抗日根据地已经形成。

  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后,地处山东、苏北战略支点的淮上首当其冲,面临着不仅仅是日伪新的“扫荡”,而又增加了顽军的“摩擦”,犹如“山雨欲来”之势。

  1940年8月,桂系国民党军、骑八师马彪部四个师的兵力,在我四纵队开辟淮上根据地之际,对我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骑二军何柱国对我态度亦趋恶化,皖北磨擦有一触即发之势。我第四纵队利用国民党第一战区和第五战区的矛盾,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并对顽方作了某些让步,同时也作了自卫还击的准备,使局势暂时得到了缓和。

  11月中旬,蚌埠、宿县等地的敌伪五千余人,附坦克二十余辆,进犯蒙城、涡阳,为粉碎敌伪的“扫荡”,第五旅和特务团在蒙城以北的板桥与敌人发生战斗,激战三昼夜,毙伤敌伪千余人,击毁汽车、坦克十余辆,击落飞机一架,严重地打击了敌人。我第四纵队在与敌伪顽的斗争中,以军事打击和政治分化等手段,巩固和扩大了豫皖苏根据地。

  12月12日,豫皖苏边区发生一个严重事件,使永城以北、萧县、砀南、夏邑地区为叛军盘踞,从而使反顽战役开始时,新四军4师的侧背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1941年初,继“皖南事变”之后,蒋介石又调集三十万反共大军向华中发动进攻,妄图首先“肃清”津浦路以西之我军,尔后向苏北、山东深入,以实现将我军“驱逐”到黄河以北,配合日寇聚而歼之的毒计。

  当时顽军进攻的主要矛头是直指新四军第4师及豫皖苏边区。白党军汤恩伯部92军与骑2军、骑8师等部,加上国民党收编的保安团、地方部队兵力为新四军第4师的7倍,向涡河以北挺进。

  一些叛军以及地方上的其它土顽,在我军根据地附近骚扰,再加上日伪军的“扫荡”和突袭,使新四军4师部队处于敌、伪、顽夹击的严重形势之下。

  党中央预计到华中反顽斗争的长期性,指出:

  必须在斗争中,逐渐削弱反G军的力量,逐渐锻炼与壮大我们的力量,才能最后击破反G军的进攻。为此,既要紧张地对付反G军大举进攻的严重局面,又必须耐心地作长期计划,不要过于急躁,不要企图在短期内就能取得全部胜利。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