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忽视的一点第1/2段
吕伯仁到底写了什么?能够委婉地表达了“不赞成”继续“下西洋”的意见,让朱瞻基面子下的来,也让老狐狸们给:吕伯仁懂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样的评价呢。这要先从郑和下西洋这一事件开始说起来。
其实很多明朝官员和贵族都不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一笔多大的钱,大明岁入多少啊?一年总有个一千万两千万贯左右的铜子吧(说实话,真的太少了)郑和下一次西洋要多少钱?几百万贯左右。
农作物得带点吧?瓷器,茶叶,丝绸;拳头产品呀!就更得带点了!还有江南产的布匹,壮实的木材,丝织物,棉织物,胰子,食糖,大粒盐,皂角和少量的漆器(这种东西最大的消费者是日本,但是人家看不上咱们的,再加上自产自销和大寺院的垄断,中国的漆器只能送给东南亚人了,而且还只能是送)以及最火的产品——永乐钱(这里泛指明国产的铜钱,在整个东南亚都是硬货)
然后再买点什么宝石,香料,钟表,火器,羊毛,棉花…………(当然,也有人家“上贡”给你的免费产品,只是这个“免费产品”相当有限)对了,顺便还要当一下“亚洲警察”
有些看过当年明月先生的著作的人或是听别人哇啦哇啦地跟你讲郑和下西洋这么这么好的人是不是觉得挺酷的,什么把大海盗抓回来千刀万剐,把别人家国王抓回来坐牢…………
是挺酷的,在几年前,活死人还在看那种:
“朕只杀十二岁以上的日本人”
“陛下真仁慈”
这样的YY小说的时候确实会觉得很厉害,什么“大明帝国第一,汉家王朝最棒”之类的话,但是现在活死人会考虑:有没有利益?有什么利益?利益有多少?
郑和下西洋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获得名声,名声有用吗?肯定有人会说什么“重实利,轻虚名”或者是什么“利益大于脸面”之类的话,确实是这样,但名声本身就是一种利益,就看你会不会用了。
抗美援朝和现在的俄罗斯就是最好的体现。
其实朱大胖子很清楚,朱蒂更清楚,大明和邦国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合作,没错,合作,我给你捧臭脚,你给我粮食和钱。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既不像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关系那么松散,更不像是苏联——华约那么高压。
用个不恰当的说法就是:名义上直属于大明,但实际上又谁都不鸟大明,可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又受到了大明的影响。或者也可以说是日本和帕劳的关系(虽然不恰当)
于是,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更大的在于展示肌肉和拉拢小弟,对,展示肌肉和拉拢小弟,至于建文帝?我们大概可以相信老朱家的智商还在平均水平以上,朱允文但凡有点智商也知道:跑到蒙古去,东山再起的机会也比跑到南洋的要大。
瞧瞧,本来简单的问题就更复杂了,因为郑和下西洋真的很重要(虽然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样)但是从史书上记载宣德五年之后就再也没有下过西洋这一点来说郑和下西洋又是“政治错误”的(确实没啥用,开辟出航路来了还搞海禁,打通了关系还不允许进行贸易)
怎么说能不让朱瞻基的面子下不来台?这是个难点,就像一扇防盗门一样挡住了大家,于是另辟蹊径的吕伯仁从挖了防盗门的地基,直接从另一种角度表达了:名义上直属于大明,但实际上又谁都不鸟大明,可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又受到了大明的影响。或者也可以说是日本和帕劳的关系(虽然不恰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