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痴人说梦:成汉灭国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之前我们已经说过了,古人是没有民族观念的,羌族也同样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也是有很多个小部族所组成的,与历史上其他的游牧民族不同的是,羌人在今天依然存在。但人口极少。我认为我们今天的羌族很有可能就是古羌人部族中的一个极小的部族,或者说只是生活在偏僻的深山老林里的几个羌人家庭。因为没有随着羌人的主体自主建国,最终保留到了今天,发展到现在,人口也并不多。

  实际上,在今天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中,他们有很多都是在上古时期南蛮各个部族中的一些居住地偏远,人口极少,文化落后的小部族,因为在历史上,这些小部族实力一直很弱小,没有机会和实力参与到民族融合的大进程中,最终保留了下来,比如我们今天的土家族,羌族等等。甚至到了新中国的建国初期,有一些少数民族的生活依然处在非常原始的状态之中,民族特征明显,但是随着成百上千年的发展,有的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已经很多了,生活方式却更接近于我们现在的汉族人。

  古代羌族的各个部族的活动区域和氐族的各个部族基本上是一样的,彼此之间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比较接近。所以在我们的很多史籍记载中是羌氐不分的。直到秦汉之后,我们的汉族先民对于羌人和氐人的认知开始明确起来。实际上我认为这也跟这两个游牧民族开始走向定居生活,他们中的各个部族的发展壮大有很大关系。因为羌人和氐人聚集地彼此之间相邻,其汉化程度同样比较高。对于古代羌族的命名,也跟氐人相似,比如牦牛羌,白马羌,青衣羌等等,即使今天的羌族也同样如此。但从命名上来看,羌人似乎没有氐人汉化程度高,其各个部族的命名反而更接近于原始社会中的图腾崇拜。但是因为古代羌族的各个部族的所生活的地域不同。部众的汉化程度也不同。不管是羌人还是其他的游牧民族,只要其部族人口众多,穷乡僻壤必然不能养活太多的人口,那么这些大部族必然要进入生活环境比较好的中原地区,也就和我们的汉族先民碰撞到了一起,也就必然走向民族融合的道路。只有那些生活地域偏僻,人口较少的部族有机会得以保留下来。同样因为偏僻地域的生活环境养不活太多的人口,当一个游牧民族的部族人口繁盛之时。他们也必然迁往生活环境较好的汉族先民的居住地区。进而和汉族先民进行融合。

  到了十六国时期,羌人和氐人历经上千的发展,居住在关中地区附近的羌氐部族不仅汉化程度很高,而且生活相对安定,人口数量已经很庞大了,后赵帝国崛起于关东地区,羯人的活动区域也在关东,所以后赵帝国的统治者攻灭汉赵帝国,占据关中地区后,恐怕强大的羌氐部族在其统治力量薄弱的关中地区发动叛乱,便将大批将羌氐部族迁入关东地区,但是羯人终究在人口上远不如汉化程度比较高的羌氐人群,即使后赵帝国保持稳定,羯人也只会被人口数量庞大的羌氐部族所同化,羌氐部族进而被人口数量更为庞大的汉族先民所同化,这是民族融合的大趋势,所以不管后赵帝国的统治者如何处理羌氐部族,还是难以保证以羯人为主体的帝国能够长治久安,更何况后赵帝国能有出几个执政能力能够媲美石勒石虎的帝王,所以后赵帝国也只能是民族融合的过渡期,当石虎病逝之后,其幼小的太子不可能掌控这个矛盾丛生的帝国,后赵帝国在石虎死后,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衰亡阶段。

  反观羌氐部族。因为汉化程度非常高。而后赵帝国的强势统治者石虎却进入了人生的倒计时,留下了一个幼小的太子,那么,羌氐部族的首领不需要太多的智慧和能力,就可以带领着数量众多的部族,走上自主建国的道路。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