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前秦惨败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关于第50章故事简介:前秦皇帝苻坚一声令下,前秦军阵如地动山摇一般开始后撤,降将朱序趁机大喊秦军败矣!前秦大军开始由后撤变为溃散,淝水东岸的东晋将领谢玄趁机一声令下,亲率北府兵冲锋,杀的前秦军队丢盔卸甲,落荒而逃,前秦皇帝苻坚及其手下残兵败将,对惨败之状心有余悸,甚至江山谷中的风声与鹤鸣都当成是东晋军队的喊杀之声。此时,前燕贵族慕容垂见苻坚败的如此狼狈,借口防备边患,带领所部兵马离开苻坚,图谋更大的发展。

  在这则故事中,前秦大军一泻千里,败的一塌糊涂,前秦皇帝苻坚也身受箭伤,深受苻坚信任的宗室苻融更是命丧疆场,曾经被苻坚自认为待其不薄的前燕宗室慕容垂更是离他而去,谋求复国的机会,前秦帝国在此一战中,可谓是元气大伤,战火刚刚熄灭的北方大地,即将迎来新一轮的血雨腥风。

  反观东晋王朝内部,主持政务的谢玄在得知了淝水之战的捷报之后,处事不惊,为后世留下了折屐齿的典故。

  谢安作为一个左右东晋王朝政局的政治人物,在淝水大战前后的表现,真可谓是可圈可点,尤其是他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处事态度,为后世留下了津津乐道的故事,我认为谢安或许在执政才能和军事造诣方面可能并不能与他几乎同时代的张宾,王猛所比肩,但其临变不惊,城府极深的性情,却是我们现代人最应该学习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过一段名言,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所提倡的这种政治胸怀,正是早于他七八百年的谢安所具备的。东晋王朝也正是在谢安的带领下走向鼎盛。

  随着淝水之战的胜利,东晋大军开始了一系列的反攻,一度将边境线推至黄河流域,可是作为东晋王朝的统治阶级,士族地主阶级终究未能完成九州一统的重任,而北方游牧民族的各个部族在前秦帝国短暂的统治下,都开始急切想要汉化了。淝水之战后,作为前秦帝国的主体民族氐族人群的力量开始大大衰落,而其他游牧民族的部族的力量却相对的增长了,而此时仍然作为定居民族正统王朝的东晋王朝却在士族地主阶级的勾心斗角中不可能彻底的解决好北方大地上愈演愈烈的民族问题,所以在淝水战败后,北方大地上,那些实力不断增长的游牧民族的各个部族也就开始了走向了独立建国的道路,到了前秦帝国灭亡之际,北方大地上涌现的封建王国多达八九个,也就是说,十六国时期的乱局就是从淝水之战后才开始的,而且十六个能建邦立国者,大多出现在淝水之战以后。所以也有人以淝水之战作为分界线,将十六国时期分为两个阶段,不过,我还是坚定的将十六国时期用当时的游牧民族的汉化程度分为三个时期。因为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就是游牧民族各个部族开始走向汉化,形成新的汉族先民以及新的中华文化的过程,这才是十六国时期留给我们今天的人们最为积极的面貌。

  之前我们说过,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唐王朝时期编著的《晋书》和北宋时期编著的《资治通鉴》功不可没,但是因为这两个王朝距离东晋十六国时期过远,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可能与当时的情况相差甚远,甚至说有些故事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说我们在本章的故事中,有一段农夫与前秦帝国皇帝苻坚的对话,这则故事应该就是后世的史家凭空捏造出来的,先不说古代没有电视,老百姓能够面见天子的机会微乎其微,就是农夫的一番说辞都绝非一个普通老百姓能够说出来的,而且古代的文化普及率极低,老百姓中能够识文断字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稍微有点文化的人绝不可能在田中耕作,起码也要在村中私塾当个先生,所以关于苻坚与农夫的对话,古往今来的学者们都认为这是虚构之事,由此可见正史所记载的历史故事不一定是真实可信的,更何况十六国时期,大量的游牧民族封邦建国,后世的汉族学者对此嗤之以鼻,不带有色眼镜记述相关的史实已是万幸。

  其三个时期。因为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就是游牧民族各个部族开始走向汉化,形成新的汉族先民以及新的中华文化的过程,这才是十六国时期留给我们今天的人们最为积极的面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