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后秦立国第2/2段
其实从苻坚用宽仁之法对待这些游牧民族的贵族,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的北方地区应该有大量的游牧民族的百姓生活,其数量应该与汉族先民对等,或者略少于汉族先民的数量,可见我们今天的汉族人群中,有多少游牧民族的血统。只不过令苻坚没有想到的是,其自认为可靠的政治手段,结果让他一手缔造起来的帝国走向四分五裂,我始终认为苻坚以宽仁手段对待自己的政敌,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是一个游牧民族出身的皇帝,不管他用什么方向对待自己的政敌,民族大融合本身就是要让氐族人群以及鲜卑族群等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走向消亡,只不过苻坚淝水惨败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脚步而已。
而关于后世的帝王鉴于苻坚的妇人之仁,对自己敌对政权的贵族大加杀戮也是无稽之谈,比如说类似于十六国时期的五代十国时期,最后结束五代十国乱世的宋太祖赵匡胤却对自己灭亡的地方政权的贵族网开一面,大加优待,甚至对自己篡夺的后周王朝的柴氏子孙赐予丹书铁券,保证柴氏子孙世世代代不受刑罚之苦,难道赵匡胤就不怕还是子孙以及那些被他灭掉的地方政权的贵族们反叛吗?显然也怕,但是为了笼络各地方政权的遗民,赵匡胤必须这么做,道理和苻坚厚待其他游牧民族的贵族是同样的,只不过北宋时期,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已经过渡到了庶族地主阶级了,这些入仕的寒门子弟都在想方设法帮助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维护大一统的国家,无论地方政权的遗民还是中央王朝的百姓,都对结束战乱抱有极大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在隋唐以后,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已经成为了庶族地主阶级,执掌政权的寒门子弟对于民族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所以我们很难在隋唐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找到类似于十六国时期那样血腥的民族融合的历史阶段。
但是,这并不代表隋唐之后就没有民族融合事实,其实民族融合是各族人民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途径和手段,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只不过在会因为国家政策的不同,表现出来的方式不同,东晋十六国以及南北朝时期因为统治阶级是士族地主阶级,由于其执政能力的缺陷,进而导致了狼烟遍地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情景,但是在隋唐以后,民族融合的场景也经常出现,比如说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安禄山就是胡人,五代十国时期,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都是由游牧民族沙陀族建立的,十国中北汉也是由沙陀族所建,南方九国更是有大量的南方土著民族参与其中,宋王朝时期的塞北三朝和蒙元崛起都是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上演的,明清时期的历史,更是由汉族先民、蒙古各部、女真各部共同谱写出来的。只不过在我们专注于唐宋元明清的灿烂的文化和繁荣的经济下,我们往往忽视了民族大融合所带来的福利。
我们说到了,由士族地主阶级和庶族地主阶级所处在的历史阶段的民族大融合,那么由贵族地主阶级所处在的历史阶段,民族大融合又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情况比较简单,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游牧民族和汉族先民的发展都是比较落后的,无论是当时的匈奴人群还是汉族先民,人口数量上都比较少的,而核心文化还不成熟,融合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体现为汉匈之间的敌对战争与和平相处,所以,在贵族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秦汉时期,民族融合规模不大,所以,称不上民族大融合。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变换和更迭,民族融合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贵族地主阶级统治时期的简单融合期,具体体现就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战争,第二阶段就是士族地主阶级统治时期的血腥融合期,具体体现就是三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乱华,第三阶段就是庶族地主阶级统治时期的和平融合期,具体体现就是唐宋元明清时期,游牧民族建国发展,而且国运长久兴盛。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