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银川的初中经历第2/2段
就这样,王喜乐的初二学生生活很快结束了,全年学习最好名次在班里最好达到过第十五名。这一年,王喜乐被学校推荐当选为银川市三好学生,班主任马老师说一个学习中等生,能被学校推荐成这一级别的“三好学生”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因为十二班学习每一名的学生才得了个校级三好学生的称号。
确实,一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王喜乐对学生会的工作组织的很不错,与此同时他的篮球打的更帅了。在吉兰泰的时候,学校就有不少的小粉丝,现在在更高水平的校队打球,粉丝也应更多了;另一方面从小到大王喜乐亲近自然,使得身上有一股天然的亲和感,与人与事相处,无论事情怎样其情绪不会波动太大,总能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面对问题。
但任何美好的品性,一旦步入升学分数之争,就变的什么也不是了。
2011年9月,王喜乐开始了初三的学习生活,这阶段班里的一切明显是为能考上银川高中的同学服务,像王喜乐这类400分级水平的学生基本被学校游离于竞争之外。此时,我们抒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对一校外辅导上,大人与孩子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一年后,到2012年7月,这种宣传的神乎奇神的“一对一”重点辅导,并没有给王喜乐的中考带来要质的改变,还在400分级晃悠。
王喜乐中考失败了。当年在银川只有585以上才有高中可上。想想我们吉盐场中学的高中分数线只有300级水平,我一下子感到在弱势环境长大的王喜乐,可能终身不会在这种极高强度的学习竞争中取得什么优势。
面对中考失败,妻子对儿子很是生气,她从数落开始发展到用在“一对一”中花了多少钱来责怪王喜乐。而王喜乐则把自已反锁在里屋里并失声痛哭。
我看妻子用花了多少钱来责怪孩子的中考分数就马上出面制至了她,然后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王喜乐打开了自己房间的门,让母子俩都面对现实。因为责怪吵闹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有可能制造出意想不到的灾难。
离奇的高中分数线一下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寻找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银川这几年人口从100万迅速攀升到215万,可高中学校只增加了一所。
人口增加了115万,高中才增加一所,显然这不是教育问题,而是治国的政治问题。因为人接受通识教育的时间越长,长大成人后犯罪的概率也就越小,看来我们经济发展中的服务方向是有点问题的,但问题的本质在哪呢?它只是个学校数量的问题吗?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