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我的女弟子第1/2段
秦楚生对陈思睿之前提到的创业,经过一年多的工作,也逐渐认清了工作本质;虽说他还想继续找份工作做,但是内心里,却已经有些颇为认同的看法。
“打工恒久远,创业道路宽。”楚生心道。
再加上赵尧上次说过的话,结合博客、微博以及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楚生认为:“如果自己去创业,总不会一败涂地、一事无成。”
关于创业,秦楚生之前不敢想,也未曾关注过。而创业的概念和思想,除大学课程和陈思睿说过以外,楚生也是很少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的。
“创业从哪里开始呢?”
楚生知道自己的情况,如若去创业,家里肯定是半分钱都不会支持的;如若自筹,自己与月光族不差几多,更没有钱去试水创业的风险。
这时,楚生想到了创业的第一个问题:“别人创业,无非是有钱有想法,加上一定的资源和机会,才成就了初创基业;但是自己没有这些资源和条件,要创业,从哪里开始呢?”
“口才?除了成功学、交际学、语言学等之外,口才创业未见其他成功案例。”
“技术?自己一个文科出身的文体管理专业生,与技术根本搭不上边。”
“产品?除了会做肉夹馍和凉皮之外,似乎再没拿得出手的产品可以销售。“
“兴趣?兴趣是成功之舵,有了兴趣左右,一个人才能在毅力的推动下持续前进。”
“对!从兴趣开始!边找工作上班、边筹备创业。”
想到这里,创业的思路就像燎原烈火,在楚生的脑海中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秦楚生打开电脑,用心写下了自己的创业思路和筹备方案。
一直以来,秦楚生都是一个爱好广泛、兴趣众多的多才青年,但是在楚生诸多兴趣爱好中,他最擅长的就是历史、地理和功夫。
在大学时,楚生基于兴趣,发起并创办了武术社,向所有爱好武术的同学们推广华夏国粹——太极拳。
刚开始时,因为宣传不到位,加上太极拳软绵绵的动作让人看得昏昏欲睡,以至于开社三个月,就只招了十名社员。
这样的招新成绩和规模,被其他同类社团戏称为“精英社”;为此,秦楚生邀请摔跤协会、花郎道社、空手道社、击剑协会等社团进行交流赛。
二个月后,武术社守擂,楚生等人以连胜八局的成绩挫败了所有社团,最终拿下第一社团的锦旗。
其中,太极剑2:1挫败击剑协会、太极推手2:1挫败空手道社、太极缠丝手2:1挫败花郎道社、太极桩让摔跤协会无计可施、太极散手2:1战胜散打协会。
自此,武术社开始第二批招新,由此一直霸占着第一社团的锦旗,直到创业协会的出现,才在人数上比过武术社,夺走锦旗。
楚生当时对于社团组织有过规定:
1、第一批社员以太极拳为主,在第二年开始传授其他武术套路;
2、第二批及以后的社员,以健身太极拳和大众化武术套路为主;
3、所有社员均由自己面授并督导一次动作;首批十大精英则是随时可以找自己问疑。
这次,秦楚生试行《她他健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