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风起紫禁城第2/2段
“我知济尔舒是枭雄,但手腕不如你六叔,……不让济尔舒参与成文运一案,捉拿济尔乐,又着人监视礼亲王府,你六叔拿出咸安宫失火一案,就是想逼反他,我留中不发,也是想看看你六叔与郑亲王还能使出什么章程来,但没想到济尔乐出事,济尔舒铤而走险,早早逼反了他,……”
毓秀恍然大悟,“幸亏有哈保率三营禁军及时赶到,还有那张凤鸣首倡王师,率正红旗的兵将勤王护驾。”
宣光看看他,“毓秀,你要记住,政治,没有如果,也没有幸亏,这些话都不应从你的嘴里说出来。”
毓秀脸一红,却听宣光继续道,“事情确实仓促,难道朕事先就没有预防?”他一字一句地说道,“哈保,就是是朕提前安排的一支伏兵,就为防不测,……朕事先早令哈保掌管三营禁军,骁骑营尽是八旗精锐,护军营、前锋营的战力也高于正黄旗,这才有危难时,哈保带兵前来相救。”
毓秀看看宣光,“那议政王与上书房大臣一齐进宫,也是父皇您安排的,起初我真真吓了一跳,这些人如果被济尔舒堵在府里,握在手上,事情就不好办了。”
“呵呵,举一反三,融会旁通,不错!”宣光帝赞赏地看他一眼,“这几人进宫也是朕提前命人传话,济尔舒的一举一动岂能瞒得过朕?其实,就以济尔乐一个三品顺天府尹,用得着几位大臣一同进宫会商么?”
毓秀道,“皇阿玛英明,思虑深远,否则,险些酿成大变。”
宣光看看他,“你是不是以为,朕这么做,是想借你六叔与郑亲王之手剪除康、礼两位亲王?”
毓秀一愣,都说得这么明白了,难道不是吗?他一施礼,“请阿玛明示。”
宣光却叹了口气,“养心殿西暖阁那幅朕的书手对联你可还记着?”
“记着,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毓秀答道。
“嗯,为人君者,首要心正,心中无私利,无私欲,所思所想所行皆为天下苍生,这也与大学之道相符,……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心正,运用权术谋略,才是煌煌正途。朕适才不是讲过吗,表面上他们是最大的赢家,其实,最大的赢家是朕!”
毓秀已是说不出话来,他只能静静听着父皇的解说。
“八旗,本为大金朝立朝之本,可是你看这些八旗子弟,遛鸟的遛鸟,捧戏子的捧戏子,”宣光帝一阵厌恶,“朕继位之初推行的旗务改革,让他们种田,给他们地种,竟都卖了换了银子!旗务改革已名存实亡!……朕想过了,为国家计,不如干脆裁抑八旗之权,八旗一切权力收归朝廷!”
“父皇!”毓秀吃惊道,裁抑八旗,他太清楚里面的分量了。
“朕知道你的心意,”宣光的眼里闪着果决的目光,“八旗将官的任免听由各自旗主,旗下的奴才分封各地为官,朝廷的政令,八旗执行起来就要打折扣,使绊子,八旗旗主扰乱政务,插手案件的事也是不胜枚举,各地督抚反响甚大,……这八旗其实才是最大的朋党!”
“朕就是要收拾这朋党,其它五旗、张党、鄂党,四大派系,……朋党,自古有之,防不胜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兴亡治乱,不可不鉴!有朋党在,这许多大政无法推行,或为掣肘,但,大病不宜用猛药,许多政务,又不能不依靠朋党,所以,路要一步步走,事情也要缓着来,要学会借势,比如借成文运案之势,……嗯,不可操之过急。”
说到这里,他仿佛透了一口气,“这正黄与正红两旗,常阿岱与高塞虽然续爵为亲王,但旗务,朝廷要插手,要慢慢把旗里的权力收归朝廷,因案子空缺出来的官位,朕的原则就是——五湖四海,不结党营私者、品行操守良好之人优先候补!”
毓秀不禁大悟,“儿臣明白了,推行新学,皇阿玛的意思一是可启迪民智,培养人才,富国、济民、强兵;二是借新学之争,打乱派系,离间朋党;三是要裁抑八旗,收八旗之权,强朝廷之令,行旗务改革。”看着宣光赞赏的眼神,他又问道,“那六叔我以后应如何应对?”
“你六叔盯着的是这皇位,大金朝经历四世,从没有过嫡亲皇子继承皇位的先例,常阿岱也曾为皇子,也曾想图谋大位,却是压抑了多年,……皇上这个位子,依本朝成例,都是最终由议政王大臣商选,……毓秀,你的德望离你六叔差得太远,他也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也想做些事情,如果他打心底里支持推行新学,树立新政,改革本朝弊端,皇阿玛就扶持于他,如他不行,假如皇阿玛还有时日,朕就收拾这些派系,给你一个安稳的江山,那你就要多加努力。”
毓秀顿觉有些沉重,他沉重地点点头。
“咸安宫,依你六叔的想法,这九十人将来全部要下放各县,全国两千多个县,依这些人的能力,一年半载就都会升任知府,这就占了全国的二十分之一,明年西华门再辟出一块地方,咸安宫扩大规模,那又有多少县府让这些人去任官,这些人,可都是你六叔的嫡系,他这一着,看得远,朕也自愧不如。”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